顶点小说>都市现代>辛亥大军阀>第一百八十章 庄大福和第八师

spn更新时间:2012-10-28

除了闽浙两省内部的力量支持外,国际上列强的态度也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英国不用说了,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已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声明,中国必须结束现在的混乱局面,必须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来领导中国走形共和,而这个人就是袁世凯。

德国的态度有些暧昧了,之前德国大体上是支持袁世凯掌权的,不过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袁世凯来维持山东的稳定,需要他来保障德国在华利益。而同时,德国却是和陈敬云以及其他军阀开展了大批的军火生意,要知道陈敬云可是从德国那边进口了将近千万元的军火。其实怎么说呢,德国并不在意谁是袁世凯还是陈敬云掌权。只要保障他的山东利益,哪怕让孙文掌权都所谓。

日`本呢,这个就复杂了,日`本之前是支持陈敬云的,为的就是让陈敬云壮大起来,然后对抗北洋,由此日`本从分裂的中国中赚取更大的利益。所以说,这么多国家里头日`本最希望陈敬云和袁世凯打上一场,到时候谁弱一点他就帮谁,总之就是希望中国一直能够打下去。

然后就是美国了,本来呢美国对中国的局势是保持中立的,可是后来的飞鸿号事件以及伯利恒合同一事和陈敬云走到了一块,而后更是秘密的给陈敬云提供了贷款以及提供军火,这个几乎是变相的支持陈敬云统一中国了。假如陈敬云和袁世凯爆发战争,那么美国很有可能站在陈敬云这一边来,毕竟不这样做的话,那么伯利恒合同和前期给陈敬云提供的数千万美元贷款可就泡汤了,美国人虽然有钱,但是也不至于随便拿着几千万美元去扔。[

其他的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奥匈之类虽然有些影响力,但是决定不了中国局势的走向,不用太过于在意。

这样一分析国内外的局势,就会发现陈敬云的情况其实很糟糕。虽然说内部有着国民军体系以及闽浙两省的工商阶层支持,外部也有美国的支持,但是真的打起来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国民军独自面对北洋军以及严峻的外国压力,届时人们都会指责陈敬云破坏了国内和平,挑起了内战。

到时候如果全国都反对他陈敬云的话,就算国民军再强也是迟早会被灭掉的。

正所以因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陈敬云才一再驳回杭州前线将领的请求提前攻占上海和苏南地区的要求。

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军事问题是次要的,政治问题才是重要的。

当陈敬云确认了蔡锷要北上的时候,他劝阻不成之下,他就开始准备预备方案了,联系上了唐继饶,据陈敬云所知,这个唐继饶也是个军阀本质的人,并没有向蔡锷一样一心想着中国和平统一,将来滇军在他的掌管下极有可能继续反袁,再不济也应该会保持中立。

只不过联系了后,唐继饶那边一直没有给福州方面准确的回信,很显然他也是在观望着国内的局势,不想太早下注。

当陈敬云沉思的时候,冯勤等人也是陆续进来。

眼见众人走进来后相继坐下后,陈敬云环视一圈后发现众人的脸色都是沉重比,这几天来国民军上下几乎都是这种脸色,陈敬云也不好强行让他们笑出来不是,只能是咳了咳声后道:“欧阳总长,现在美国那批火炮验收的怎么样了?”

欧阳天当即拿出了手中的一份报告书递给陈敬云道:“昨日我已经亲自前往码头仓库验收,所运到的二十四门七十五毫米野炮和十二门七十五毫米山炮皆符合合同的标准,昨日我已经签下手令将这批火炮拨给了炮兵第八团!”

陈敬云接过报告书看了起来,这批美国火炮乃是军事援助条约中的一部分,本来是没有那么快到达的,但是因为中国局势紧张,所以特地要求尽快交付,所以美国人就是直接把库存的火炮给调了出来,然后直接装船运往中国,另外一个团的火炮和一个营的105毫米加农炮则是要延后一些,大概还得半个月后才能到达。而为了节约资金,这一次购买火炮的时候并没有搭配相应的炮,这个是因为进口炮很贵,一门炮配几百发炮的话价格就已经差不多达到火炮本身的价格了,当初购买日`本和德国火炮时需要搭配炮那是因为福州兵工厂的炮产量有限,短时间内储备不了那么多,当时不但炮如此,连子也是如此。而现在福州兵工厂的子,炮产量已经大幅度提升,甚至已经超过了汉阳厂的产量,这连续加班加点生产出来,囤积的炮可是不少,以后要大批量生产的话问题也不大。

“有了这炮兵团,这第八师也算是把架子搭起来了!”陈敬云说罢后看向庄大福:“既然第八师的架子搭起来了,你就要加强训练,以便让第八师早日成军!我们现在的情况有多么急你自己也是知道的,所以这训练的进度你自己要心里有数。”

庄大福当即站起来:“司令放心,我一定会把第八师训练好,早日成军以上阵杀敌!”

陈敬云压了压手:“坐着吧,你的能力我是放心的,好生去做就是!”

第八师和第九师可是按照正规师来编练的,也是国民军里第一次从头建立新部队,国民军的前八个师里头基本上都是有着前身的,比如第一师就是老二营,第二师是老工程营,第三师就是袁方的那个营和宪兵营,而第四师则是从当初的福建水师兵丁以及从警卫团部分士兵和前清士兵里组合而成,第五师和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章 庄大福和第八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