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媳妇,怎么说话呀?人家孩子是在说唱儿哩。”王奶奶首先打抱不平。
梁晓乐鄙视地望了卢金平一眼,心里说道:民间口头艺术你懂不懂?你一个二十六、七岁(梁晓乐看她面相有这么大)的大人说一个不到三周的孩子害不害臊?你诬蔑幼儿的童真缺不缺德?
一眼望见宏远娘满脸痛苦,身子微微发抖,知道又被刺激到了。没想到自己的“张扬”反倒连累了宏远娘!梁晓乐鼻子一酸。眼泪儿立马在眼眶里打起转转。忍了几忍没忍住,“妈儿”一声哭出声来。
宏远娘赶紧走过来将她抱起。
梁晓乐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不就是“张扬”了点儿,表现的“聪明”了些吗?难不成这家的孩子连“表现”的权利也没有?!
卢金平存粹是借题发挥,侮辱宏远娘。
梁晓乐真想与宏远娘对接上灵魂,回头痛击一番。
转而又一想:此时宏远娘已经被刺激了,好不容易鼓起来的那点儿“士气”也被打击下去。此时进行灵魂对接,对她来说反差太大,她自己能不能接受不说,众人也会感到意外。反而对宏远娘不利。
其实,宏远娘虽然被“女儿”磨着来街上。却很少说话,也就是拾人家的落脚儿笑笑,或是点点头。梁晓乐觉得这已经不错了。循序渐进嘛!没想到今天因为自己的“张扬”被刺激。前功尽弃。
看来,光领她出来还不行,还必须让她参与大家的谈话,用她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强大。
这么一想。觉得还是自己失误——形象是代替不了的!做的过了,反而会引起某些人的嫉妒心。
咳,怎么就把人的天性、尤其是也有孩子的妇女的嫉妒心给忘了呢?!
今天就算了。人嘛,该伸的时候伸,该曲的时候曲,能伸能曲。才能干成大事业。
刚才表现的太强,现在表现的太弱,如此反差。给人一个“小童星受委屈”的印象,既把孩子的天真表现出来,又给人一种可怜兮兮的感觉,争取多数人同情。
梁晓乐心里想着,小胳膊搂着宏远娘的脖子。哭的满脸泪水,上气不接下气:
“娘……娘……回……家……”
…………………………
本来很欢乐的场合。被卢金平给搅了,“小童星”哭着离开。人们有的叹息,有的摇头,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仍然心平气和地议论着此事:
“这个小孩儿心眼儿挺多,听出话儿来了。”
“你看她那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地光看事。”
“比她的爹娘灵透多了。”
“那是!”王奶奶接话说:“这孩子说的唱儿,别看长,一句错的也没有。我敢说,在咱村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来。”
“哟,听王奶奶的话,她在咱村还拔了尖儿了呢?你看那个小个儿,将来不定长成个什么样儿,嫁出去嫁不出去呢?”卢金平一脸不屑。
“这媳妇,怎么光揭人家的短处?还守着人家大人孩子说!坷垃还有土腥气哩,何况是这么聪明的人了!”
“哟,王奶奶左一个‘怎么说话’,右一个‘揭人短处’,好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说话呢?不过,作为女人,会不会说唱儿,会不会说话不要紧,只要生的出孩子,不当干尾巴绝户就行。”卢金平针锋相对,报复上了王奶奶。
常言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王奶奶最怕的就是人们说她‘干尾巴绝户’。脸立时拉了下来,眼里也蒙上一层水雾,起身拿着自己的小板凳走了。
“哼,有钱不买多嘴驴!”卢金平冲着王奶奶的背影,恨恨地说。
有人看见王奶奶边走边抹眼泪儿。
……………………
注1:原唱儿是“王大娘”,梁晓乐是在王奶奶怀里说唱儿,临时改成了“梁大娘”。梁家屯姓梁的大多数,“梁大娘”也就是个泛指了。
注2:原唱儿应该是“裹小脚”。这个时空的妇女裹没裹过小脚梁晓乐还不知道,为了不引起误会或是人们听不懂,她临时改成了“擦小脚”。
注3:原唱儿是“白娘拉巴那白闺女儿”,梁晓乐为了烘托“娘”的形象,随机应变,把“白”改成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