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穿越重生>重生之大科学家>二四三 将士鼓勇思奋击

二四三、将士鼓勇思奋击

被擒之后,丁大成有段时间过得很是惬意,病了有人医治,饿了有人送饭,睡觉都是单间。等吉林巡抚陈昭常抵达傅家甸之后,他好日子就到头了。上堂先是一通暴揍,然后才慢悠悠问道:“说,枪哪来的?谁指使的?”

丁大成可不是什么硬汉子,四十大板只揍得他死去活来、痛不欲生,闻言赶紧招供:“回禀老爷,枪是小的从义兄王海阳那里偷的,并没有人指使。”

陈昭常重重一拍惊堂木:“胡说!钦差大人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为何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再不从实招来,定当大刑伺候!”

一听说要“大刑伺候”,丁大成浑身都哆嗦起来:“回禀老爷,小的之所以刺杀那个钦差,是因为小的爹、娘、媳妇全被他害死了,小的想替他们报仇,只好如此。”

陈昭常拍案大怒:“放肆!不但不从实招来,还敢诋毁钦差大人。来人呐,上老虎凳、辣椒水!”

十五分钟以后,奄奄一息地丁大成被拖回堂上。陈昭常再次发问:“说,你为何要行刺钦差大人?”

丁大成努力睁开眼:“回禀老爷,真的是因为钦差大人他害死了小的全家……”

陈昭常怒极反笑:“人心似铁,官法如炉。本官倒要看看是你的铁硬,还是官府的炉火旺。来人呐,拖下去再打!”

就这样,每天一小揍,三天一大揍。揍到最后,丁大成脑袋也被揍开窍了:“老爷,你想让小的说什么吧?”

陈昭常道:“混帐,什么叫‘我让你说’?老实交代,是不是革命党派你来行刺钦差大人的?你是不是革命党在傅家甸的暗线?”

……

等孙元起苏醒后,这份新鲜出炉的案卷被送到医院等他过目。在案卷里,丁大成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在东北的暗桩,目的就是要刺杀大清要员替革命党大张声势。从潜伏、谋划到行动、就擒,情节那叫一个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凭这文采不去上编白瞎人才了!

其实,孙元起醒来自己一琢磨,就已经大致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看听罢这个案卷,他气得呼呼直喘粗气:审案子的这个人脑袋是秀逗了?按照普通谋杀来算,凶犯也该判处死刑,何必画蛇添足?现在硬给他安一个革命党的名头,看起来是罪大恶极,殊不知等明年革命成功、清帝逊位,凶犯该变成“革命义士”了!

案卷被孙元起画了个大红叉,直接打回去重审。陈昭常等人这才按照事实情况重新写过。获得孙元起首肯后,案卷直接递往京城。如果不出意外,丁大成的死刑核准书此时已经在路上了。

作为普通人,对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人谁也不会有好感,孙元起也不例外,所以捎带着对王海阳也恨上了。此时听赵景行、蒋志清等人主动请战,孙元起沉吟片刻才说道:“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学生,来东北已经两个多月,冰天雪地不说,春节都没回去过,学业也耽搁了。如果再逗留东北剿匪,不知又要耽搁到什么时候。万一出现伤亡,岂不是愧对人家父母?剿灭王海阳的事,还是交给于驷兴吧!”

此次防疫,前后动员了三千多名学生。这群青年参与如此危险的行动,多数是因为青春、热血。对于他们,经济利益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荣誉和褒奖。所以在疫情快要消灭的时候,孙元起让北平铁厂仿照后世军功章模样,铸造了“东北防疫纪念章”,将在出关之时颁发给每位志愿者。孙元起可不愿意这群小伙子再出什么意外。

蒋志清不屑地说道:“交给于驷兴?先生您还不知道吧,这王海阳在阿城、双城堡一带当土匪已经有六七年了,也不见他于驷兴有什么举动。难道您和他一说,他明儿就拉起队伍进山剿匪?依我看,先生你前脚走,他后脚就能这事儿忘到脑后!”

程潜也说:“先生千万别指望于驷兴,没准他就是兵匪勾结、挟匪自重。王海阳那绺子土匪才三四十人,我不信西北路道几千驻军会拿他们没办法?”

孙元起道:“越是如此,我们越不能在此大动干戈。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我们现在只是爬爬虫呢?”

赵景行经过此次刺杀事件,明显沉稳许多:“我们在此捉拿行刺钦差的要犯,只要先生在朝中一天,他于驷兴就不敢有什么幺蛾子。如颂云兄所言,王海阳匪帮只有三四十人,不须动用太多人马。朝廷已经允诺先生组建卫队,并拨付给三百支步枪,我们再以损毁名义截留一百支,加上自带的三十门迫击炮,剿灭匪帮绰绰有余!”

看孙元起还在犹豫,阎锡山也在一旁敲边鼓:“四百支枪、三十门炮,只要弹药充足,确实在东北三省可以横着走,于驷兴也不过捋我们的虎须。”

“炮弹充足是什么概念?”孙元起是个军盲,但也听过“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的说法。

蒋志清冲孙元起竖起一根手指头。

“多少?你竖一根指头,谁知道是每支枪10发子弹还是100发子弹?”孙元起问。

蒋志清笑道:“一个弹药基数!弹药基数是我们军事上的术语,指在一次补给中配发或分发给作战单位的弹药数量。根据战斗规模,对于步枪、迫击炮都有不同的要求。至于具体数量,我们师兄弟几个测算之后,会报给分管后勤的章行严先生。我个人觉得,弹药不是问题,最关键的应该是作战人员,估计至少得 到1000人吧。”

状态提示:二四三 将士鼓勇思奋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