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恐无归路”等为由,博取亲信的支持。最后,皇太极裁定进军明朝。同年,布木布泰生长女雅图。

天聪四年正月,皇太极亲自指挥后金兵攻下永平,迁安不战而降,滦州也降。二月皇太极率军北返,所得永平、迁安、滦州、遵化皆令贝勒大臣率满洲、蒙古八旗驻守。在这四个多月的入口作战中,皇太极对明朝地方官民发布了很多招降的“谕令”,并不断派遣使者要求与明朝政府议和。

天聪五年八月初七日,明朝三万子民被围困于城内,由于援军被全歼,军民无法突围。围困两个月后,城中粮尽援绝,“炊骨析骸”。十月廿五日,在皇太极的政治攻势下,守将祖大寿“力竭计穷”,投降了后金,拒不投降的副将何可纲被斩,关外的明朝精锐部队被消灭。

天聪六年八月廿九日,皇太极下令八旗固山额真于所属各旗察问民间贫乏疾苦,认真审断罪犯。同年,布木布泰生次女阿图。

天聪七年正月,皇太极告诫各牛录额真:“田畴庐舍,民生攸赖,劝农讲武,国之大经”,要他们关心农家的房屋建筑、耕牛饲养及差派徭役等。六月二日,皇太极在一次讲话中谕令将士对新附之众,“一切勿得侵扰”。在皇太极这种政策影响下,明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纷纷归降了后金。六月三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出迎至浑河,行抱见礼,以示优隆。六月十九日,皇太极派满汉兵万余人分左右翼攻旅顺,七月十四日奏捷,东北的南大门旅顺口要塞落到了后金手里,同时俘获大批人畜财物。同年,布木布泰生下了第三女。

天聪八年(1634年),在一次亲戚会面中,庄妃的亲姐姐海兰珠随母朝见皇太极。皇太极初见海兰珠,便生了爱慕之心,于是顾不得从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已纳了一后一妃,还非娶这位美女。哲哲看着对哈日珠拉如此痴迷的皇太极,爱恨交织。同年,吴克善亲送哈日珠拉到盛京,与皇太极成婚。哈日珠拉此时已26岁,虽然已过妙龄,却依旧丰满成熟,娇艳动人,因而倍受皇太极的宠爱。

天聪九年九月,即皇太极称帝前半年,代善和哈达公主曾有轻视他的举动,皇太极大怒,召集诸贝勒大臣,让他们“别举一强有力者为君”,靠了他们的跪请,才出朝听政。崇德年间就再无人敢向他的权威挑战。

天聪十年,在所有的人都不能与他争衡的情况下,皇太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三月,皇太极改文馆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四月,诸贝勒大臣以远人归服、国势日隆为理由,请求为皇太极上尊号,未允。后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去,表示今后忠诚效力,皇太极答应可以考虑。之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征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萨哈廉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同意了,决定选择吉日四月十一日举行登极大典。届时正式祭告天地,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建国号大清,实际是把后金改为大清,改元崇德,即天聪十年为崇德元年。祭告天地完毕,在坛前树鹄较射。

崇德元年,皇太极大封后宫,哲哲为皇后,哈日珠拉为关雎宫宸妃,布木布泰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二年四月,皇太极对整个机构作了调整。天命、天聪年间没有监察机关,崇德年间皇太极成立了都察院,给他们稽察一切官员的大权。照满洲例,汉军分为两旗,四年扩大为四旗,分正黄镶黄两旗,正白镶白两旗,正红镶红两旗,正蓝镶蓝两旗。同年,宸妃生下皇八子,皇太极欣喜若狂,很快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

崇德三年六月,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合原有的六部、都察院,构成八衙门。七月更定八衙门官制,每衙门只设满洲承政一人,以下酌设左右参政、理事、副理事、主事等官,由二等变成五等。同年,永福宫庄妃诞下皇九子,赐名为“福临”。

崇德四年六月二十五日,皇太极下令把从前哈达、叶赫、乌拉、辉发和蒙古诸部所接受的明朝敕书全部收上来,在笃恭殿前烧掉。同年,皇八子殇。宸妃朝思暮想,整日郁郁寡欢,忧闷成病。皇太极除多方安慰开导外,又厚赐宸妃财物仪仗,然而,这一切依旧无法医治她失子的心病。

崇德五年三月,清兵修义州城。

崇德六年八月,皇太极见形势危急,事关重大,亲自领兵进战。他部署清军自乌忻河南至海,横截大路,绵亘驻营,再在高桥设伏,围追堵截,处处有备。皇太极采取大包围的攻势,挖深濠困住了明军,洪承畴正欲决一胜负,而诸将以无饷,议回宁远取粮。明部将畏敌先逃,败如山倒,逃兵半路被清军伏击,追击,外失救援,孤立绝望,几次欲突围而出,皆失败。九月,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到时宸妃已驾返瑶池,皇太极悲不自胜。从此这位身体一直健壮的大清帝忽而昏迷,忽而减食,常常“圣躬违和”。

崇德七年,经过松锦决战,明朝军队精锐伤亡殆尽。此后,皇太极统一天下,稳定帝业。

崇德八年八月九日,劳累一生的皇太极因病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二岁,葬于昭陵,庙号太宗,谥为文皇帝。同月,皇九子福临即位,年号“顺治”,尊哲哲为


状态提示:1楔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