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4章老将宗泽
甘宁之败,已经让诸葛亮初露锋芒,展示了他的厉害之处。因此,徐世勣也不敢对其太过大意。
面对诸葛亮这么一个厉害的敌人,徐世勣在排兵布阵的时候也得慎之又慎,做好充足的准备!
这一点,在和吴起的交战之中,已经得到了血的教训!
同样的错误,他不希望再在诸葛亮的身上再犯一次!
而诸葛亮当然是一个相当厉害的人物,能够被排到武庙十哲之中,这已经从侧面体现了他的能力了!
很多人觉得,诸葛亮用兵太过谨慎,不敢冒险。只知正兵不会奇谋。打仗中规中矩,应变能力不足。
但是,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诸葛亮用兵的水平真的不足吗?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这段评价,其标准很高,不要说诸葛亮符合标准,历代名将大都不能免俗。和城父、韩信对比,还能剩下有几个可以被称作名将的?
与韩信相比,有几个人称得上会用兵?有几个人不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况且,陈寿或许是一个优秀的史官,但不代表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
而作为真正的军事家李世民评价他在中原的战绩说: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即便诸葛亮兵力少,面对魏国的人杰,可有半点落在下风?张郃也算曹魏名将,一旦出战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用兵如神”的司马懿,对阵“将略非其所长”的诸葛亮,在国力、兵力、地利远胜的情况下,打出个“畏蜀如虎、甲首三千、请战示威”,这是个什么画风?
如果诸葛亮不会用兵,那司马懿呢?陈寿敢说畏蜀如虎的司马懿不善用兵吗?
而历史对他的评价,也离不了军事家三字。
甚至,在治军、练兵、兵法等方面他仍然是顶级,以至于晋人都要跟他学习。
面对诸葛亮,徐世勣是采用攻敌所必救的方法,以刘秀及其本部兵马分兵攻打夷陵,为防止刘秀兵力不足,又分出一万蜀军暂听刘秀调令。
夷陵若下,吴起的后路也就没了,诸葛亮绝对不会对夷陵战局置之不理,只要诸葛亮敢派出援兵,那么,那个时候才是徐世勣的机会。
这是阳谋,虽然一眼就可以看穿,但是,除非是用更加强大的实力来应对,否则也就无法破解,这一点是阳谋和阴谋直接本质的区别。
擅用阳谋之人,绝对比那些擅长阴谋的人更加可怕。
………………………
“主公,这夷陵城恐怕是不好打呀!”祖逖有些头疼道。
夷陵上接巴蜀,下接荆襄,可以说此地尤为关键,这里本来虽然只是一座小城,但由于在晋军三番五次的重新修缮之下,这个时候也颇具规模。
而且,城中有驻军八千,他们手中虽有两万大军,但是,对方由于具有防守的优势,因为,他们在兵力上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
“那宗泽虽是一老朽,于天下之中也并非什么赫赫有名之辈,然李靖既然命其驻守夷陵,恐怕也不是什么好对付的人物!”刘秀同样凝声开口道。
李靖作为征蜀大都督,看似对于王翦、吴起他们并没有过多的干预,不过,这是因为战场之间瞬息万变,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他来做决定,而且,王翦、吴起这两个人的能力也足够强。
但是,作为征蜀大都督,主导一切与征蜀有关的战事,李靖绝对不可能真的对其他几路兵马不闻不问,该到了他作出布置时候,他也绝对会做出布置,而宗泽就是其中之一。
宗泽从荆北之战的时候就跟随在李靖在虎牢关那里做事,虽然放在这全下之中名声不显,可是,李靖却深明其才。
因此,为了帮助吴起保障后路,甚至越过岳飞,将宗泽给放到了夷陵这个要害之地上。
刘秀虽然没有领教过宗泽的本事,但也知道能够被李靖委以重任能力上绝对不会太差。因此,他们也必须要认认真对付才行。
“主公,徐世勣调一万蜀军而来,虽说是缓助我军,但亦是督促我军!”廖立眯着眼睛道。
这徐世勣如此防备他们,以廖立的性格,可不愿意善罢甘休。
刘秀手里的地盘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就意味着他的兵力也就只有那么一点点,他的实力也就只有那么一点点。放到当今天下之中,绝对是最弱的一路诸侯,甚至都称不住得失一路诸侯了。
这种席卷天下的大战,以他们手中的点实力,放进去,连个浪花都溅不出来。
但是,徐世勣调了一万蜀军过来,虽然名义上是助战,但实际上却是监督,这是丝毫都不愿意给他们浑水摸鱼的机会。
至于让那些蜀军当主力,他们楚军在后面看戏,这虽然并非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但想要操作成功绝对是困难无比。毕竟,那些蜀军也不都是一群傻子。
“这徐世勣,果真是不知好歹!”提及徐世勣,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