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传奇>第13章何大将军

何进听了群臣议论,尚在犹疑之间,人群中走出一人,五短身材,正是典军校尉曹操,扬声大叫道:“大将军此时若不进宫,直等那十常侍立刘协为帝,我辈都是个死!今日之计,应率兵进宫,于先帝灵前先正君位,然后图贼,将军才得保全。”何进寻思再三,其意遂决,当众问道:“谁敢与我正君讨贼?”一人挺身出,慨然应道:“某愿借精兵五千,斩关入内,册立新君,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众人观之,正是刚刚奉命回京的司隶校尉袁绍,字本初,乃司徒袁逢之子。何进大喜,遂点御林军五千交予袁绍。袁绍全身披挂,乃卫护何进进入皇宫,自宫中簇拥出皇子刘辩,再到前殿就灵帝柩前,扶立刘辩即皇帝位。

百官见袁绍带了这许多兵马立在殿外,哪个敢于违拗何进之言?于是尽皆见风使舵,簇拥刘辩登位,众官匍匐阶下,山呼参拜。新皇帝登基大礼已毕,何进命令胡车儿和臧霸,先收了西园军兵符。西园八尉中典军校尉曹操和中军校尉袁绍早已投入何国舅麾下,下军校尉鲍鸿、助军校尉赵融、佐军校尉淳于琼见机,立时呈缴兵符投降。只有左右军校尉原是蹇硕心腹,刚欲有所异动,早见寒光闪处,被胡车儿和臧霸一刀一个,割断气管而死。二尉禁军见首领已死,只得望风归顺,投靠新主。袁绍由是进言乘势尽诛十常侍,何进犹豫未定。

因见少变刘辩继了皇帝大位,中常侍张让知道大事不好,与一众同党慌忙入内哭告何后道:“始初设谋陷害大将军者只是蹇硕,不干臣等之事。今袁绍欲尽诛臣等,乞娘娘怜悯救命!”何太后妇人之心,又念及以后要凭张让等人之力对付董太后家族势力,遂密传兄长何进入内瞩道:“我兄妹出身寒微,若非张让等人相助,焉能享此富贵?今蹇硕既已伏诛,我儿亦得承大统,宫内也需有人忠心相辅,何必斩尽杀绝?”张让等闻言,立刻从帏后出来,哭拜倒在何进面前,发誓效忠国舅大将军,若违此誓必当死于刀箭之下,哭求甚哀。

何进本是个没主意的,何况自己一身权势皆自妹妹身上得来,自然一切大事但唯妹妹之命是从。又被十常侍痛哭哀告不已,当时心软,应诺放了张让人等,并走出内宫来到大殿,亲自对文武众官下令道:“蹇硕设谋害我,已经伏诛。其余张让等中常侍谨奉先帝,有功于国家社稷,不必妄加残害。”袁绍当堂劝谏道:“大将军不可。十常侍本为一体,此时若不斩草除根,待其养成气势反噬,来日必为丧身之本。”曹操随声附和,也劝大将军早作决断,趁此绝了自冲、质二帝以来积累百年的黄门阉宦之祸。何进却宽解道:“现在新帝登基,天下大事已定,我亲掌天下兵马及宫中禁军,此等阉人还能成甚祸患?新帝即位不宜滥杀,有干天和。我意已决,汝等再勿多言。明日请皇帝登殿,对有功诸君再行封赏。”文武众官听大将军如此说,哄然皆退。到了次日早朝,皇帝刘辩依着亲母何太后旨意,下诏任命国舅何进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及宫中禁军,并参录尚书事,其余拥立新帝君臣皆封官职。

宫内变生顷刻,皇位归了刘辩之手,董太后自然怒气攻心,遂秘宣张让等中常侍入宫道:“那何进出身屠户,始初不是我抬举,他兄妹怎得今日富贵?今日他们违背先帝心愿,僭越皇帝宝位,内外臣僚又皆系其心腹,以后怎容得我祖孙?那何进今日虽听那贱人之言放过你等,岂能得保来日不反目相害?你等有何计策,当速速奏来。”那张让不愧为十常侍之首,早就成竹在胸,当即跪伏于地奏道:“先帝虽然驾崩,娘娘却是先帝生身之母,非那何皇后可比。如今新帝止有十四岁,尚未成年。娘娘可效法前朝吕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再封皇子协为王,令国舅董重掌握军权以制衡何进,重用臣等以控内宫,则大事可图。”

董太后听罢大喜,即依张让之计,议罢而散。待次日少帝刘辩设朝,张让等却忽然簇拥董太后上殿,宣布临朝称制,效前朝吕太后故事垂帘听政。也是合当凑巧,适逢当日何进在府中有事并未上朝,太后即令少帝刘辩降旨,封皇子协为陈留王,董重为骠骑将军,张让等中常侍共预朝政。少帝刘辩明知是十常侍诡计,便欲待抗争之时,忽然想起水镜先生临别时所嘱“藏锋露拙,待时而飞”八字,又转思自己继位,敕封同父之弟刘协为王亦是份内之事,于理于法并无差误之处,也就依照祖母之命下诏,但董重与张让等只封了虚职,却无实权。

早有心腹内侍将前殿发生之事报入内宫,禀于何后知道。何后听说董太后专权,又封刘协为王,以为儿子受了胁迫,遂恼将上来,即刻登殿入朝,并当场以少帝生母身份宣布垂帘摄政。由是少帝在前,二后垂帘,便为一大奇事,纷纷扰扰,群臣无措。何后不懂政事,惟知每事与董后掣肘,不让董后得遂心愿即可。及至下朝回宫,二后在路上竟然相指对骂,剑拔弩张互不相服,全无皇家体面。董太后毕竟仗着身系灵帝生母,位份尊崇,便当着众臣将何后出身揭出,骂得体无完肤。何后气愤不过,连夜召何进入宫,令其设谋陷害董太后。

何进未料这一日之间竟生此风波大变,又被妹妹催逼不过,只得回至府中,急召朝中三公共议,又唆使亲弟何苗及廷臣联名奏劾董太后种种不法。三公及诸廷臣因见国舅手中握有


状态提示:第13章何大将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