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赤色黎明>一五七 划地和份额十二

这几年王有宏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就会去翻看人民党的各种资料。无论看似多么复杂的问题,只要找对了相应文稿,就能有相应的解决办法。面对议会试图“造反”的事情,王有宏习惯性的开始在思维里面寻找相应的思路。

王有宏最常用的是《中国各阶级分析》《政治经济学简明原理》《马克思剩余价值概要》这三份文件。只是陈克写的东西有时候未免太深奥了,以王有宏非常喜欢的《实践论》来说,他每次读大概能读懂,只是每次读懂的感觉却大相径庭。至于被陈克自己在各种发言里面要求人民党同志研读的《矛盾论》这篇玩意,王有宏读起来简直跟天书一样。这也是王有宏想娶人民党女老师当妾侍的原因。娶妻取德,纳妾取才。妾室想得到丈夫的钟爱,就得表现出让丈夫满意的地方。或者长相好看,或者懂得伺候人,或者在知识上能够帮助丈夫。

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是如此麻烦,即便是静下心反复思考,王有宏竟然也完全想不出整个问题的全貌来。满脑子飞舞着江苏的诸多关系,士绅、税警、军队、议会,还有刚开始组建的公民党。王有宏觉得头晕目眩,这些人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可每一个势力的诉求都大不相同,很多诉求根本就是矛盾的。想在这些势力间建成平衡,简直是要冰炭同炉,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方法。

用手掌用力抹了一把脸,王有宏深深的叹口气,随手拿起面前写着《矛盾论》的小册子,王有宏想通过研读这最本深奥的文章来改换一下心情。

册子上有几句标红的话,例如“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这段话,王有宏是能读明白的。

对于另一段话,“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这样明显作为总纲的话,王有宏怎么都读不懂。这不是那含混的文言文,而是白话。偏偏这白话里面用了很多王有宏根本理解不了的名词。“运动”“形而上学”“机械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等等名词,王有宏在陈克的其他文章里面见过,却没有能够理解。

强按住不耐烦的心情,王有宏的连翻了几页,另外一段标红的文字就出现在他眼前,“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guo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用农业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社会和自然的矛盾,用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去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

这段话王有宏能够读懂,他只是不懂陈克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为什么要站到“无产阶级”这边。张玉通这帮士绅羡慕根据地官方税收极低,王有宏则是羡慕根据地强大的行政组织能力。地主士绅被扫荡一空的现在,人民党就是根据地里头唯一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假如有根据地这样的强大行政组织能力,王有宏坚信自己会比陈克做的更好。不就是不收税,多给下头人好处么?手里只要有钱,这种事情谁不会做?王有宏觉得自己只是比陈克运气差了些,要是能够早点看透满清覆灭的趋势,早点能够多为自己筹划些,江苏的局面不会弄到如此混乱。

是不是我自己手太软?王有宏想,对付这帮士绅们是不是太温和了?如果在之前,王有宏只掌握了军队的时候,他喊出“有产者,联合起来!”还是不得不妥协的时候,在江苏局面已经稳定,人民党也没有表现出有吞并苏南意图的现在,王有宏觉得自己在江苏的地位不该如此之低。权力者应该不受约束,这是王有宏的看法。他和张勋一起当侍卫的时候见识过慈禧太后的威仪,那是真的一言可以决定他人生死。现在张勋在江西,人民党夺拳西的时候,理由很简单“江西巡抚是个铁杆保皇党”,其实当时江苏巡抚根本与保皇党没关系,至于铁杆更加谈不上。

有军队,有地位,那就应该如此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许统治者们应该对下面的人好,但是同时统治者也该有任意发落下属的权力。“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状态提示:一五七 划地和份额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