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钟大人。我们现在立刻分头行事,你马上致信许昌,让荀大人,能给刘璋多少好处就给多少好处,这是生死存亡时刻,无论什么都不要吝惜。
然后我向刘璋修书一封,陈明利害,北伐对川军有害无利,必可劝得刘璋退兵。”
钟繇缓缓摇头:“文和,我这边没什么问题,相信荀大人一定会慷慨给那刘璋一些好处,但是先生修书一封就想退敌,恐怕不太现实。
当初法正和刘璋新拜军师黄月英,还有川军第一上将张任,都曾劝过刘璋休兵养民,可是刘璋刚愎自用,就是不听,先生再陈明利害,不但没用,反而暴露我军虚弱,更加助长刘璋气焰,恐怕更会北犯。”
贾诩笑道:“所以我说,我要赌一次刘璋到底丧心病狂到什么程度,法正黄月英是从天时和人和,来劝说刘璋。
天时者,我军正与袁绍对峙,伐弱助强,实不明智,人和者,刘璋屠戮荆益,民心不附。
这些都没劝得刘璋,我会为刘璋分析地利,如果刘璋还是不退兵……”贾诩沉默一下道:“你我就准备以身殉国吧。”
钟繇凛然。
其实贾诩也有自己的打算,贾诩一介文弱,出生西凉杀伐之地,处境凶险,从小就善于自保之道。
当初劝张绣投靠曹操,也是为保全自己性命,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宛城都保不住,趁着中原分裂,独立宛城的日子将不复存在,而且曹操获胜之后,必然趁胜下宛城,迁怒宛城牵制之罪,再加上张绣乃杀子死仇,宛城自张绣以下,很可能被曹军全灭。
贾诩在这种情况下,才劝张绣投降曹操,这样一来,官渡之战无论谁胜谁负,曹操胜,张绣是大功臣,自己献降有功,袁绍胜,袁绍假仁义,好面子,大胜而志得意满,必然心胸大开,即使自己曾劝张绣投降曹操,袁绍也最多奚落几句,断断不会为难自己一个文臣。
而之所以官渡之战不献计,第一是因为更加得罪袁绍,贾诩可不认为曹操一定能胜,那些曹操必胜的话,不过是忽悠张绣的,
第二是因为自己新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等人,都是曹营砥柱,自己实在不该一投效就献这献那,平白无故得罪人,引起忌惮和不满。
投降曹操,贾诩可担保自己性命,而对张绣说那三点归降原因,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也纯粹屁话,贾诩可以断定,在官渡危难之期,曹操必厚礼相待张绣,如果获胜,前期甚至终曹操一生,都不会对张绣不利。
但是杀子杀侄杀亲信大将,曹昂还是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这样的大仇,曹操作为一个霸主,不可能不记得。只是时机不到,枭雄是不会出手的,张绣的下场必然凄惨。
可是这已经不是贾诩要管的事情了,贾诩已经决定在曹营谋士如云之时,不露锋芒。直到曹营衰落。在自保的前提下,谋取一点前程。
贾诩的价值观,那就是性命第一,其他一切都是第二。
而这次之所以向钟繇献计。殚精竭虑劝退刘璋,是因为刘璋举动出乎了自己预料,按照自己分析,刘璋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北伐的,而且在自己投降曹操之时。刘璋还在益州,更没料到刘璋会有今天。
这是贾诩最意外的事情,而这也关系着自己的性命,刘璋如果北犯,曹操必灭无疑,而自己很可能遭遇川军兵锋。
贾诩深深地意识到,自己那点保命之道,在屠夫手下,那是天有不测风云。旦夕就有祸事。
贾诩实在不敢保证,自己在刘璋手下韬光养晦,拒不献计,刘璋会不会毫不犹豫地一刀把自己结果了,一个做事完全不顾后果不遵守游戏规则的疯子。是贾诩这种洞悉人心力求自保之人的最大克星。
所以贾诩必须劝退刘璋,如果不能成功,那自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叛变投袁绍。二是归隐乡里。
可是这两者都不是好去处,投袁绍自己还没想好理由。既可以获得尊重又可以不背叛逃污点的理由,第二条路不符合自己大隐隐于朝的思想。
贾诩走出钟繇府邸,轻叹一口气,还是第一次,贾诩对自己前途感觉彷徨。
…………
樊城,夏季大雨,雨点打在瓦顶上劈啪作响,屋檐水滴下石阶,汇成一条条溪流。
刘璋和黄月英隔案对坐,中间放着一张地图,上面许多标注痕迹,各路兵马态势一目了然。
“主公,如今樊城已下,刘备占据长安,曹操除了宛城五千兵马,包括许昌在内,都是一片空城,是否出兵北伐,主公做好打算了吗?”
听着外面雨声,刘璋看着地图良久,深吸一口气道:“月英,在襄阳的时间,法正每天向我念叨那些钱粮赋税,人才凋零,官员缺乏,政令难行。我也觉得北伐不是时机,甚至可能引起大乱,但是。”
刘璋用手捏住额头,揉了揉太阳穴道:“我总是觉得,现在不趁虚打垮曹操,将来必成心腹大患,我知道我这几乎就是杞人忧天,毫无理由,但是就是有这种感觉。”
“所以主公还是坚持北伐?”黄月英问道。
刘璋点了点头:“月英你用微弱的损失,破了曹军五万兵马,让先锋军队大部得以保全,使我不用动用襄阳之兵,就可北征,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