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闵对《我是歌手》这个节目非常看重,但是他的侧重点并非是这个节目现在能够带来的价值,而是它本身的品牌效应。李闵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像‘达人秀’,‘美国偶像’这种节目的品牌价值。并非光靠节目盈利,重头戏是输出这种模式,靠授权赚钱。所以他对《我是歌手》这个节目的各个环节都要求的极为严苛,并且不惜投入。目的就是为了后来者树立一个标杆,这种类型的节目要求的程度是怎样的,可以达到的收视率是怎样的,只有量化了细节,推广的难度才会降低,可操作性才会加强。肯德基和麦当劳会卖到全世界,就是因为它的制作方法都是有严格规范的,就算是不会做饭的人,只要按照操作手册上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也不会出错。李闵对于《我是歌手》的严苛,正是为了编写一份这样的‘操作手册’。
经过了八周的比拼,《我是歌手》最终一期的参与者已经和开始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残酷的赛制,几乎没有可能一直坚持到最后。但是还真别说,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的事情还是有人做到了。这个人就是金钟国,但是这并不是说他已经稳拿这份十个亿的奖金了。因为赛制并非积分制,而是残酷的即时淘汰制,一切都看今天观众买不买你的帐。也就是说,无论之前表现的多好,对今晚的结果都产生不了任何影响。
有人说在这样的赛制下,最后参与节目的歌手实际上是占便宜的。这也不尽然,先不说这节目不是谁想参加就能参加上的,就算参加上了,谁能保证最后就一定能得到票?没有前面场次的人缘积累,获得优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且别忘了这是一档收视率超二十五的节目,多参加一场都是一次曝光率,甚至只要有一场表现好了,枯木回春也不是不可能。像任宰范就是一个例子,在《我是歌手》出场两期,通告接到手软,对媒体直呼当年正当红的时候也没这么忙过。
八场激烈的比赛下来,成就了很多这些已经星光黯淡的‘歌谣界大前辈’们。很多开始的时候拒绝过《我是歌手》的人全都后悔不迭,原本以为只是推掉了一个不知所谓的节目,却不成想推掉了一个可以再塑辉煌的机会。而等他们想回头再找《我是歌手》合作的时候,节目组已经关闭了合作的大门。
一时间李闵的名声在歌谣界毁誉参半,没参加上《我是歌手》的‘大前辈’们纷纷斥责李闵心胸狭隘,却绝口不提他们当初是如何奚落《我是歌手》的工作人员的。而李闵则更加倒霉,他只参与了前两期的人员议定,后来的都是金理仁做的决定,现在被人拿出来针对,着实是被冤枉的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