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之彼岸》之所以如此惨败,首先是对忠实观众的”背叛“;
众所周知,”太平轮之彼岸“其实是电影《太平轮》的下集。而看过,或是看过剧透者都知道,在这部下集中,吴白鸽创造了系列电影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花了整整三十分钟在交代上集内容!
从吴白鸽及制片方的角度出发,在上集票房大败后,从商业角度考虑,要挽回亏掉老本的结局,就不能把下集的基本盘局限在观看过上集的观众中,这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理解。但是现在这种做法,明摆着完全无视了已经看过上集的观众的利益——没有任何正常观众会乐意观看半小时之久的”前情回顾“——太平轮(上)虽然票房失利,但也有近2亿。即使按40元张(平均到全国来说应该是偏高偏保守的)计算,还是有约500万人次的观众去年进影院支持了吴白鸽,然而他们被毫不犹豫的抛弃了。
然并卵,把“上集当预告片,把下集当独立完整电影”的手段,显然没能讨好到任何一边(看过或未看过上集的观众),不管如何替吴白鸽吹嘘“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无论徐克重新剪辑的手法如何老辣,太平轮(上)剧情设计上空洞、虚假以及大而无当,即使浓缩在三十分钟里仍然是难以掩盖的。而前三十分钟的败笔已经足够让大多数观众给这“太平轮.下”下一个“玩人”的判断了。
其次是宣发对观众的欺骗。
有影评人这么总结太平轮之彼岸,“80分钟开船,105分钟船撞了,115分钟船彻底翻了,130分钟结束”。
ok,写影评时对此可以很轻松的为吴白鸽开脱——《太平轮》全片的奥义在于“太平”而不是“轮“,吴白鸽要讲的是1949年大时代之下的小人物如何竭力挣扎求“太平”,太平轮船难本身的悲剧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载体。所以不但上集没开成船,到了下集,船上和沉船戏仍然是次要的部分,也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然而对于观众来说,感觉整部片子头重脚轻,感到自己被吹得天花乱坠,实际根本才五毛钱特效的夸大宣传骗进影院,完全是再合理不过了。
另外,看到有人拿史上太平轮出事沉没的时间确实很短来替电影辩解,拜托,就吴白鸽那么喜欢玩镜头下极度放慢时间,爆炸时盯着白鸽拍的名声,“真实时间”很短是”电影时间“短促的理由?
再次,从原初来说,整个剧本对时代背景和剧情发展的基本设定与脉络,在“和稀泥”表面下就相当不正。几乎男神一般的国民党将军,在败局已定时仍绝对忠于职守的士兵,原日籍的台湾医生,跨越残酷战争的中日恋人。
确实,不能说这些在历史上都没有原型,但是把他(她)们集中在一部制作中,然后使用“彼岸”这种意味深长的词汇……
即使是圈外人,大概很多人也知道吴白鸽实是“台湾女婿”,早就有过公开“就是要用大陆资金捧港台明星”的豪言。
这个人立场本身我们不评判对错,但是问题在于他把这种立场自觉不自觉的带入电颢作品后,对于一般大陆观众来说,虽然不一定系统或是明白的说出问题,但对《太平轮》人设等感觉到“不对劲、不舒服”就不是空话了。
而特别从去年以来,市场上对于吹捧“民国风范(精神)的反应,很明确是一律极度冷淡的,不光是太平轮,另一部香港名导加全明星大制作的《黄金时代》,因为宣发的失着几乎是毁灭性的失败。
其实不光是港台导演,大陆导演继续坚持上世纪以来”反思民族性“传统的,从名作改编的《白鹿原》到圈内一致推崇的《闯入者》,观众的反应一样都是用脚背离。
最后,说说《太平轮之彼岸》“画面截图每张真很漂亮的”,“配乐真的很好听啊”。
电影画面截图漂亮就有用的话,不要说老谋子被恶评如潮的《黄金甲》了,就是《小时代》也能截出几张图来当桌面。
《太平轮》配乐是不错,但那全是某些人看不起的“中国市场人傻钱多”的功劳,就别给导演表功了。
现在看来,《太平轮》最后致谢的名单里少了一个人——郭巨人!没有同为系列电影的《小时代》大赚特赚,乐视电影恐怕连下集的剪辑费都掏不出来。
蜜蜜抬手看了眼时间,快到十二点了,她叫了紫萱去张罗午餐,虽然不需要她们动手,但展示下女主人的风采还是有必要的;
雨琪见头上的两座大山闪人了,眼珠子一转,对孟轻舟说道:“孟总,早知道你家有影院,带我们去见识见识,不过分吧!”
客人提了要求,孟轻舟自然要响应,又问了问光头徐,除了易立静,其他人都看过,也就没有同行;
他们几位刚走,易立静就问乌尔山:“乌导,《寻龙诀》真的定档贺岁档了,时间很紧啊!”
“不会紧的,我们开拍前特效就已经在制作了,刚才老孟不说了嘛,后期4个月,没问题的!”
易立静有个习惯,给人做专访,他很喜欢从侧面观察,或者从采访人的朋友圈里获取不一样的信息;
“宁导,你和孟总认识的年头不短了,能说说你对他的看法吗?”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