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大唐扫把星>第950章 民心即是国运
和臣子们争执,那些贵人们出入都是昂着头,看着咱们百姓就像是看着牛羊……”

“您今年高寿?”

老人笑道,“八十有一了。”

贾平安都为之一惊,“那时您是在洛阳做伙计?”

“是啊!”老人目露回忆之色,“可惜了。那时候老夫想来……应当就是皇帝和臣子不齐心,臣子和百姓也不齐心,种庄稼的都知晓,不管是下种还是收割,要紧的就是齐心,你偷懒慢些,他看着也慢些……最后半日能收的地要收两日……”

“后来乱了,老夫从洛阳跟随着一股人马逃到了长安,跟着人营造……一群人抬着大木头,这时候谁若是弯腰屈膝,其他人就会越抬越重……可如此就走不远……”

老人抬头,笃定的道:“农户种地要齐心,工匠做事也要齐心……如此田地才能丰收,屋宇才会越来越高大。这些……老夫也不懂什么国事,只知晓齐心就不会错。”

他得意的道:“你看看前隋刚起来时,那时候君臣齐心,于是无所不能。你再看看大唐立国时,那时也是齐心,所以无往而不利……”

老人认真的道:“老夫活的够久,看的够多,所以才知晓了这个道理……咱们汉儿若是能齐心,那些异族随手可灭!”

边上走过一个老农,听到这话就赞道:“可不是这个理。当初大唐立国时到处都是废墟,说是整个大唐就两百多万户,惨不惨?可只要齐心,随后就把突厥给灭了,如今连高丽也灭了……”

老人笑道:“可不是,大唐如今的户数还赶不上前隋呢!可前隋拿突厥没办法,更是拿高丽没办法,可见这国势要紧的不是什么钱粮多,人口多,要紧的是齐心!”

齐心!

贾平安想到了无数王朝的兴衰。

前汉的君臣百姓不齐心,所以灭了。

历史上的大唐……当李隆基一心就想着和儿媳妇双宿双飞时,君臣就离心了。而百姓在那时已然困窘,民间的嚎哭声在君臣和权贵们的耳中就是虫鸣,充耳不闻。

你不管我,我为何管你?

随即渔阳鼙鼓来,惊破了皇帝的霓裳羽衣曲,也惊破了那些权贵们的醉生梦死……各处几乎是一触即破。

当信任不在时,当上下隔阂时,这个庞大的大唐变成了一座腐朽的建筑,被外力轻轻一推就倒塌了。

齐心……

贾平安想到了大宋。

把勇士当做是猪狗,甚至要来个刺青,让你没法当逃兵。

从有这个决定开始,就注定了将士们和朝中的君臣不齐心。

所以大宋苟延残喘多年,从未站直过腰杆,最后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

而大明更是如此,甚至比唐宋都惨烈。

君臣沦为了对手,百姓在痛苦的挣扎着,谁在乎?

没有什么齐心,但凡有些能力的就拼命想通过读书来脱离自己的阶层。

于是百姓被抛下了。

当异族的马蹄声回荡在神州各处时,百姓只是麻木的看着这一切,随后麻木的拖着一根猪尾巴,继续麻木的活着。

——我凭什么为这个不把我们当人的大明浴血?

随后就是觉醒,民族,国家,一个个集聚人心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这个老大国家才开始了真正的复兴之旅。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上下一心!

贾平安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是了,我为何要反对世家门阀垄断一切?

因为他们隔绝了底层向上的通道,当阶级固化后,这个大唐再也看不到上下一心。

而舆论就是助推器!

所谓的颠覆,就是为了破坏一国的上下一心!

一切明了了。

贾平安带着兜兜在坊里转悠着,神态惬意。

“阿耶,他们说了什么?”

兜兜却听不懂,牵着他的袖子问道。

“他们说人心齐,泰山移。”

“哦!”

贾平安想到了大明……

从士绅垄断了话语权后,这个大明实则就再无挽救的机会。

舆论在他们的手中,他们宣扬皇帝昏聩,蠢笨如豕,还与民争利……于是民间沸腾,昏君的咒骂声不绝于耳。

什么武装拯救大明,不存在的,舆论不在手中,你组建的大军也会倒戈相向。

不,你压根就组建不了大军。

看看崇祯帝的结局就知晓,被士绅掌控舆论多年后的大明陷入了空前的混乱之中。

舆论说皇帝昏聩,那么百姓不信任皇帝。

舆论说我等君子执掌朝政,大明定然能再度中兴……百姓看啊看,盼啊盼,盼了多年,望眼欲穿,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的翘首以盼。可中兴没来,自己的日子和大明的国势却越发的差了。

众正盈朝就换来了这个?

后世有人骂那些人是一群畜生,真心没骂错。

贾平安牵着兜兜,看着前方出现的太子一行,微笑道:“这个大唐如朝阳,当光照四方!”

……

求月票!

晚安!


状态提示:第950章 民心即是国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