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654章 礼崩乐坏

1273年,4月12日,13:22,临安。

另一边,在西湖西岸的失乐园中,贾似道心情却不错。

今天的名士作乱虽然让他很是不爽,但他毕竟没预料到现在正发生的事态,扔给陈宜中之后就没怎么管了。而另一方面,令他愉悦的事情却实在地发生着。

“那么,从此之后,便是宋元亲善了!”元使赵璧和善地说着好话,“我朝皇太子真金仰慕中土风貌,若是方便,可于今年或明年造访临安。”

赵璧也算是贾似道的老熟人了,十五年前忽必烈从鄂州撤离的时候,正是赵璧出面与贾似道的手下假装议和,拖延了时间。这次,他又被忽必烈派了过来,秘密进入临安,与贾似道商议蔡国事件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贾似道有底气的原因之一——元国根本就不想打,都遣使过来议和了,有什么好怕的?外面那些小儿什么都不知道就瞎嚷嚷,真是幼稚。

之前,两人的手下已经把主要议题都谈好了,双方达成了共识——元蔡战争只是高达的自行其是,与宋朝无关,双方不进一步扩大事态,而高达本人任由元朝处置,只要不把他送回来就好。

于是,今天贾似道和赵璧两人就正式会面,进行了亲切且卓有成效的会谈,确立了宋元亲善的大原则,并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

贾似道捋着胡子说道:“甚好,如此你我二国便可仿景德旧例,共约为兄弟之邦了。不日,我便禀报官家,清扫屋舍,择日邀请真金太子来访。久闻太子为人儒雅随和、倾慕汉化,本相也很想拜见一下呢。”

他现在心里得意得很。一百七十年前的景德年间,宋辽在一场大战之后达成澶渊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邦,此后一直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直到金国兴起。而看现在的局面,与当时何其相似尔?只要能促成这次和议,那么大宋下个百年的平安就可期了。而他作为带领大宋挫败蒙军入侵、中兴国朝、有着再造之功的头号功臣,将来在青史之上的地位还用说吗?一个“文正”是跑不了吧?

而那个真金是忽必烈的长子,于今年刚立为皇太子——这在汉家王朝只是常规,但在元朝来看并不寻常。

蒙古人的传统是一任大汗死后要召开库里台大会推选下一任大汗,而不是简单的父死子继。现在真金当了皇太子,不但意味着忽必烈将他视作正式的继承人,而且意味着他们准备抛弃库里台的那一套,转移到汉家王朝的继承规则上去。这无疑意味着元朝汉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实际上真金本人就是相当汉化的一个蒙古人,这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真金”并非蒙古语音译过来的,而是一开始就请汉地和尚给起的汉名。他从小在燕京长大,对汉文化耳闻目染,本人也支持汉臣并且深受他们的支持。可想而知,一旦真金继承了忽必烈的位子成为二代皇帝,那么元朝必然会像金朝那样演化成一个真正的华夏王朝——

而他们一旦入夏了,还能有什么威胁?

辽、金的例子可都在前面呢,这些心头大患也就肇兴之时凶猛了些,真进了温柔乡后也就那样,真正可怕的是取代他们崛起的新锐势力……呃!

贾似道想到烦心事,突然脸色一沉,斟酌了一会儿,便试探着对赵璧问道:“宝臣,你们对东海国是怎么看的?”

赵璧心领神会,眯起了眼睛,语重心长地道:“师宪兄,说句掏心窝的,那些东海人狼子野心,正是你我的心腹大患啊……”

贾似道点点头:“此言有理!宝臣熟读经史,对前事自然清楚得很。这前车之鉴在前,你我二国可不能重蹈覆辙,须得好好商议一番,拿出个办法来才行啊……”

两人会心一笑,正欲进一步探讨,门口却突然传来了请示声。

贾似道眉头一皱,他事先已经吩咐过了无大事不得打扰,现在难道是出了什么大事?

他悄悄往赵璧瞥了一眼,总不能是元国以此人为弃子,趁这时候发动偷袭了吧?于是,他赶紧将人叫了进来。

一名家人匆匆走了进来,行礼之后,对贾似道附耳说了几句。还好,并非是边境起了战事,但仍然让他心头一紧。不过他养气功夫十足,并未在面上表露出来,只是云淡风轻地端起了茶杯。

赵璧见状,知道是告辞的时候了,于是便起身说道:“那么,今日我便不打扰了,待来日再与师宪兄商议百年大计,告辞!”

贾似道笑着将他送走,待他走远后,突然怒气大发,一下子把刚才的茶杯摔到了地上:“混账!让陈与权进来见我!”

一脸狼狈的陈宜中很快被带了进来,进来之后也不顾礼节了,直接跪在地上行了大礼:“太师,是我把事情办砸了,还请太师责罚,在下万死不辞!”

贾似道顺手就从桌上抄起一把梅子砸了过去:“让你去劝退士子,你却闹了几十条性命出来,这让我如何与天下人交待!”

陈宜中哭丧着脸说道:“太师骂的对,在下自然难辞其咎,不过,此事是有幕后黑手在的啊!我已经问过几个有良心的士子了,他们供认,是东海人煽动的此次游行……不光是这次,前几个月各家报纸上的胡闹文章,都是他们找人发的!今天,他们还派了文宋瑞领头在队伍中闹事,最后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都是那些逆贼煽动起来的啊!”

“混账!”贾似道气得一拍桌子,但他也并未完全相信陈宜中,“那么文宋瑞


状态提示:第654章 礼崩乐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