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1255再铸鼎>第546章 坤甸

1266年,11月29日,婆罗洲,坤甸

一艘星火级挂足了帆,正在向东航行。但这片热带海域中风力微弱,船即使满帆也只能慢慢地飘,过了老半天,才泊入了坤甸岸边的临时营地中。

坤甸就是后世印尼的坤甸,位于婆罗洲(加里曼丹岛)的西部海岸上。坤甸这个名字并非土语音译,而是汉语,指的是广西出产的一种优质树木,华人下南洋来到此地,发现这里也盛产同样的坤甸木,因此给起了这个名字。当年,哦不对,是后世清朝时期(1777),著名的罗芳伯就带领一帮华人在坤甸成立了著名的兰芳公司,“国之大事,皆咨决众议而行”。

这个时代,当然没有兰芳公司,坤甸本地也几乎没有什么居民,只间或有一两个村落,偶尔有唐商或大食商人来这边落脚。此地之所以被东海人看中,是因为海洋部想在赤道位置设立一处天文台,这条线上的选项并不多,最后就选中了这个坤甸。此地虽然距离龙牙门远了点,但走水路还算方便,水土条件要比苏木岛(苏门答腊)那边好一些,还有热带硬木等特产,又有江河交通内陆,沿江处有一些沙土地,有利于防蚊。当然,也只是相对而言,对于北方人来说肯定是谈不上宜居的,只是勉强能生活罢了。

龙牙都护府本来也有意对婆罗洲展开探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各自出人组成一支探险队,这次就随着远洋舰队一起南下了。探险队配了两艘星火级,到了龙牙门之后,载上一些本地向导,没休整几日,就来到坤甸了。

他们的营地搭在一处河边高地上,只是随意用铁丝网围了两圈,没怎么建设,因为仍需寻找建立天文台最佳的地点,现在在这里只是临时落脚。

探险队扎营之后又兵分两路,一路留在营地附近探索,另一路乘船在周围转悠,看看附近有什么人在。今天这艘星火级,就是海外探索完毕归来的队伍。

“南洋的天气,还是这么见鬼,难怪赤道在这呢!”

武新知等人从星火级上下来,热得不行,满嘴抱怨。但他们还是不敢怠慢,老老实实用纱罩遮住皮肤,才敢下到岸上,进入了营地,直到进了里面一个大帐篷中,才脱了下来。

里面几个穿着白大褂的男子正在摆弄一台巨大的望远镜,其中一人见武新知他们回来,打招呼道:“哟,武中尉回来啦,可是辛苦了啊。”

他是崂山学宫天文系的一名教师,名叫别一峰,原先也是那里的学生,因为悟性好,学成后被王闻之留下继续深造兼任教了。这次就是他带着几个有志于此的学生来这里主持天文台工作。

天文系与海事学院有着密切的交流,武新知读书的时候就曾经受教于别一峰,现在见了他,立刻恭恭敬敬地行礼道:“见过别老师。”然后又指着望远镜问道:“怎么这就装起来了,不等天文台修好再说么?”

别一峰摆摆手,说道:“这颠簸了四五千公里过来,得先看看坏没坏。还好,没坏。再说了,我觉得这地方其实就不错了,先扎下来,准确的赤道点慢慢找吧。对了,你们在南边发现什么了没?”

武新知拿出一个本子和一张地图,递给他,说道:“我们在南边找到两个城镇,一个离我们约75公里,叫‘万年屿’,另一个更远,叫‘苏门榜’。再往南走了一段,没发现大规模的人烟,我们就回来了。路线和坐标都记录在上面了,过了坤甸,果然太阳就在北边了啊,世界真是神奇。”

别一峰翻看了一下这份记录,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路线和负数的纬度值,开心地笑了出来:“好,好啊,终于看到南纬了。南边还有一个爪哇岛,那么再南边又是什么?若是行驶到南纬三十度以南,会不会又有一片如中原般宜居的土地呢?真想去看看啊。”

武新知憧憬而坚定地说道:“会的,不单是那里,整个地球都必将展现在我们眼前。”

“好啊,”别一峰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这几天也有点发现。附近有两个村落,里面的土人不是蛮子,是知道以物换物的,赵星他们换了不少东西回来,其中有些挺有意思,你来看看吧。”

武新知跟他走到一个架子前,观看起这些土特产来。其中,有两个用鲜艳羽毛扎成的头冠,旁边还有两枚硕大的蛋,不知道是什么鸟类出产的。又有几件粗糙的木制品:一个人偶,四肢近乎球形;一个两头粗的哑铃状物体,摇一摇可以发出声响;还有几块不规则的木片,都是用本地硬木雕刻的,很是粗糙,没什么价值。其余部位放置的也是些杂物,比如一柄石斧,刃处颇为锐利,还有一些木薯之类的果实,已经被吃了一部分。

一边看着,别一峰一边又补充道:“土人那里还有些铁刀、硝珠之类的东西,他们拿着挺宝贝,但都是外面来的不值钱,我们也没看中。这些东西都没大用,不过他们肯拿出来换,就说明是知道劳有所获的,我看以后可以设法收买他们帮着伐木。除了这几样,还有些真正的好东西,你看。”

说着,他从旁边搬过来一个小木桶,用力把垫了布的盖子一拔,把里面露出来给武新知看。

武新知凑了上去,只见里面是一些奇怪的乳白色液体。“这是什么?”

“树胶。”别一峰拿着一根小竹签从桶里挑了一点,液体粘在棍上粘稠地流淌着,“当地有一种树,土人叫什么‘古塔波察’的,砍了之后就有这种树


状态提示:第546章 坤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