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唐韬略>第355章 改元新年号(瑜洲的建议)

丁瑜洲揣度着要为李治留出非常足够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毕竟突然提出改元这件事,对于李治而言那可是天方夜谭,犹如惊雷一般,让他必须有一个心理准备。

人往往都有从众性,往往都喜欢按照先例办事,而此时他丁瑜洲提出来让李治开创先例的建议,所以李治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思考一番。

大殿顶上悬挂着八盏巨型的宫灯,宫灯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而成,有不同的形状但同时也兼顾着照明的功能。虽然比不得后世明清时期宫灯的繁复华丽,却也独具唐朝这个时代古朴华贵之风。

此时,李治犹豫不决,这是李治的一贯作风,他一会儿觉得改元是一件好事,一会儿又觉得改元太过莽撞,对于他而言还是应该采取保守策略为好,一时之间处于两难之间。

武媚娘知道李治又犯起了选择综合症,她一向了解李治,对于李治的这份情感,内心深处有着独特的理解。

武媚娘端起白釉茶壶,亲自为李治的茶盏中斟满了一杯水,以一种柔缓的语气说道:

“陛下,改元,本宫觉得是一个可行之法,既然要处理那些大臣们,必须得有个头,而改元其实就在向他们释放一种信号,如若他们能够体会其中的深意,他们就会主动认错伏法,如若他们真对陛下忠诚不二,那肯定会借着陛下改元之事请缨退出朝廷,而那些意图谋反的,也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来继续声讨陛下,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够看清是敌是友,对于陛下采取下一步的措施也是大有裨益的。”

武媚娘说完,拉了拉李治的手,像一个小女人一样娇羞而妩媚。

李治看着武媚娘娇羞美丽的容貌和婀娜多姿的身姿,心里早已受不住他这种小女人似的撒娇,回应道:

“皇后,你此番话甚有道理。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改元可以检验一下大臣们的忠诚度,看看谁对朕怀有二心,这样以后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好有个参照嘛。”

武媚娘又是拉了拉李治的手,显得媚态百出,柔声说道:

“就是呀,陛下,如此仔细想来,这件事当真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还真多亏人家丁瑜洲大人呢。”

李治点点头道:

“不错,丁瑜洲一向忠心耿耿,事事都为朕提前谋划,当属忠臣,重重有赏。”

丁瑜洲听到帝后对话,又见帝后如此亲昵状态,一直低着头不去看他们,毕竟这里是后宫,他不能多看,不能多听,当听到皇帝夸赞自己,才躬身谦虚地说道:

“臣向陛下尽忠,这是臣子的责任,不祈求什么赏赐,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李治见丁瑜洲一直垂首坐着,知道他懂礼法,称赞道:

“你为朕着想,事事处处都考虑大唐的社稷江山,如此忠臣,如果不赏,着实说不过去了。再说朕一向赏罚分明,对待有功之人,那必须要重赏才能彰显朕的仁爱之心,所以这份赏赐你应当受的。”

丁瑜洲听完李治的这番赞许言论,知道这份赏赐是必然要给自己的,便欣然接受了:

“谢陛下隆恩,臣定当誓死报效大唐。”

这份赏赐不过是赏赐些金银财宝等物,丁瑜洲也不看在眼里,只是拿着,放回府里,便也不再过问。

武媚娘知道丁瑜洲什么都不缺,只是赏赐对丁瑜洲而言还是一种政治待遇和无上荣誉,让人羡慕和敬畏。

在武媚娘的极力帮助下,丁瑜洲提议改元的建议被李治欣然接受。

这让李治觉得丁瑜洲对自己那是绝对的忠心耿耿,也让李治对丁瑜洲刮目相看,格外器重。

李治对丁瑜洲的眼神,非比寻常,对他越发投去信任和信服的目光。

李治那平静的目光下,带着柔和的神情,对他说道:

“既然你提议改元,不叫永徽,那你说这接下来的年号应该叫什么呢?”

李治的这个问题,其实也代表了此时武媚娘的盘算,对于文字力量有着极度的迷信和崇拜,觉得有必要选择合适的词来彰显自己和皇帝的统治,以便彻底打压元老大臣们的影响力。

这是武媚娘深思熟虑的。

之前,李治对于年号并不十分看重,他觉得年号也就只是几个字而已,除了用来纪年外,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味,无非彰显美好的愿望罢了。

这是李治原先对于年号的认知,但是此时被丁瑜州刚才的一番解释和忽悠,李治开始觉得应该选择一个恰当而又合适的字来作为年号。

皇帝发问臣子必须赶紧回答。

丁瑜洲是知道答案,因为史书记载很清楚,可是他又觉得,如果贸然提出,总感觉有些唐突,还是应该显得让自己深思熟虑的模样。

丁瑜洲首先抬头看了皇帝和皇后一眼,对他们表示出尊敬和谦逊的姿态来,说道:

“陛下、娘娘,这可是朝政大事,微臣可不敢乱说呀,即使要拟定新年号,也应该让三省六部各衙门大臣们好好商议一下才妥当呀。”

李治听丁瑜洲这样说,隐约猜到了丁瑜洲心里的担忧,害怕他自己一个人说出来,会遭致其他朝臣的反对和嫉妒,忙一挥大手,说道:

“这一点你无需担心,朕到时就说是朕起的年号,不会牵连于你。

其实丁瑜洲所言确实是该担忧的,因为年号的拟定是国家大事,不是哪一个大臣就能说了算的,显然李治是看懂了他的心思,才那样说的。

丁瑜洲见皇帝明白自己的心思和


状态提示:第355章 改元新年号(瑜洲的建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