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东晋小军将>第二百三十九章 先稳一稳

豫州的谢氏旧将们在江北屯占土地,兴建农庄,必然要招募流民,侵占人口。这些军将们跋扈惯聊,他们之中大多数人,不会如刘牢之般千方百计地搞到土地的地契。而他们获得人口的手段,也未必尽是合朝廷规矩的。这些人家虽然也开始慢慢涉及到商事,但是他们的大部分的收入还是靠农庄。近几年朝廷几乎年年打仗,消耗的钱粮无数,赋税却收的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朝廷难免会把主意打在土地和人口上。

“土断?”高素听着刘牢之的话,有点迷糊。东晋的侨民使用的户籍是用白纸写就,时称“白籍。而正式的百姓的户籍使用的纸是用药物处理的,颜色泛黄,时称”黄籍”。这些拥有白籍的百姓不需要缴纳赋税,就容易和当地的百姓产生矛盾。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来源,便把这些“白籍”的侨民,落户到当地的官府,变成“黄籍”的正式百姓,这就是“土断”。

刘牢之点零头,道:“从成帝开始,朝廷已经采取过两次土断了。为的就是增加朝廷的编户齐民,以收取赋税。江北人口流徙的厉害,户籍混乱,朝廷更是难以收取到赋税。如果朝廷真的实施土断,各位将军可有应对之策?”

高素皱起了眉头,摇了摇头:“自然不曾。”

土断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清查各地豪族们侵占的人口,把这些人变成朝廷的编户齐民,以增加赋税来源。像豫州旧将们这样侵占人口的,到时候一查一个准,除非他们扯旗造反,否则他们侵占的人口一定会被清查出来,那时候这些建好的农庄还怎么运营?

刘牢之道:“兄弟可别觉得这是杞人忧。这几年朝廷打仗,耗费钱粮甚巨,想要继续打下去,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刘牢之自己是一点都不担心的。为了防止朝廷土断,放出家里的人口,刘牢之早就做了安排,那就是刘家的大部分佃客都已经落成了奴婢户籍。佃客和部曲有人数限制,但是奴婢却是没有人数限制的。这是因为奴婢不计入人口,算是主人家的财产,当然这部分财产是需要缴纳财产税的。这些财产税,只要没有跟朝廷商定免除掉的,那刘牢之从来都是如数缴纳。经过这几次审计,刘牢之对这些事情已经梳理得很清楚了。

只要知道要防备“土断”,这些武将自有解决的办法,若是有人栽在这上头,那也怪不到刘牢之了。

“至于你的复起的问题。”刘牢之摇了摇头,“我真是不看好袁中郎能带着大家把鲜卑人打退!当然,如果谁能够争取到一郡之地安身,那为国效力也是应该的。”

高素点零头。单纯在军府里面做个军将确实没什么意思,要知道这些老将的将军号未除,大都在三四品之间,靠着军饷赚钱,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经营农庄呢!这几年便是不经商,地里种些粮食和棉花什么的,每年的收益也不,何必为了那点军饷去领着人拼老命!这也怪袁真自己,以来上任便把这些豫州旧将撇到了一边去,如今惦念着人家的实力,有想要招人复起,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依哥哥的法,现在复起并不是好时机。还是先积聚实力,把自己发展壮大了再!”

刘牢之道:“的没错!有实力在手,谁也不敢看了你!袁中郎看重的,不也是各位手里的实力吗?”

高素点头称是。

“当然了,各位叔伯如果有兴趣扩大自己的产业,不妨派冉安丰郡兴建田庄。有家父在那里,可以为各位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安丰郡虽然偏远贫瘠,胜在没有人关注,是个避战的好地方。有我刘家的大笔投入,那里一定可以繁荣起来的!”

刘牢之这么就是睁着眼睛瞎话了。安丰郡那地方在后世黄河夺淮之后,淮水倒灌沉积了大量的泥沙,算是有了大片的冲击平原,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那里都是“革命老区”,不是旱就是涝,想想也不是什么置业的好地方。

高素倒是眼前一亮:“安丰郡自然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大家也不去抢夺,这些年相当于废止了。但是那里邻淮水,处在抗击鲜卑的前线。刘家在寿春的人口,大多数就是从淮北招募的。只要那里发生战乱,自己也可以到汝南、汝阴等大县去招募人口。岂不强如在历阳郡,事事被人盯着,束手束脚的?”

“哥哥看上的地方,自然不能差了。”

正事谈完,高素也有了谈笑的兴致。

“咱们从海东带回来的那么多的人参,现在人参的价格竟然也没有大跌,真是不可思议!”

见高素已经开始些家常,刘牢之喊回了松果,这才道:“咱们带回来的看着很多,放在整个江南实在算不得什么。市面上缺货的时间长了,这些大家族和富商们怕以后缺货,自然手里都是要屯一些的。像是皇宫、各大王府这些地方,更是人参消费的大户。那些药商怕以后缺货,都会备一些货的,如此一来,市面上的人参其实并不多,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哥哥虽然留下了一半的人参,明年却也不会全部撒到市场上去。那些人参已经有不少加工成了成药,供军中将士们使用。人参的价格一时半会不会下跌的。”

高素点零头:“原来如此。既然如此,咱们自己慢慢地往外卖岂不是更好,为什么让那些药商把钱赚了去?”

刘牢之摇了摇头:“这么多的人参,靠咱们自己一时是很难卖出去的。那东西手里存的多了,虫吃鼠咬的,也就废掉了。什


状态提示:第二百三十九章 先稳一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