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会的会员中,以工求学者为实行会员,赞成以工求学,欲为出力者为赞助会员。会员最多时达千余人。留法勤工俭学会的工作,对推动华工教育的开展和吸引一批农村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起了很大作用。
蔡元培曾赞扬说:“由此,勤于工作而俭以求学主义,益确实而昭彰矣。”
为推动勤工俭学活动和加强旅法华工教育,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积极投身于勤工俭学会的活动,依托豆腐厂、地浃泊人造丝厂等实体,积极的为勤工俭学会活动创造条件。
勤工俭学会印行的“勤工俭学传”月发行数十份。用中法两种文字介绍富兰克林、卢梭、傅来尔等名人勤奋学习的事迹。鼓励华工勤工俭学,并长期坚持。
蔡元培曾为“勤工俭学传”第一册作序,赞扬其“华法对照,俾读者与修养德行之余,兼得研寻文字之益,是勤工俭学之本义,昭然揭日月而行,而不致有岐”。
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在以后的中国,是个影响很大的事。
1917年初,回国后的蔡元培与吴玉章等人,曾成立了北京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先后在河北蠡县布里村(今属高阳县)、保定、北京、长辛店、成都、重庆、上海、广州、长沙、济南、天津、武汉等地,开办留法预备学校或各种留法预备班,并在上海、四川、广东、江西等省市建立华法教育会分会。
在李.大.钊、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倡导和推动下,1919年至1920年,共组织了17届、来自全国18个省的1600多名勤工俭学生,分20批先后到达法国。一大批中国的进步青年,由此对西方社会的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有了更多了解,对中国社会的落后、愚昧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全国各地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以四川、湖南的为最多。在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间,由蔡和森、王若飞、向警予等发起组织“工学互助社”,宣传马.克.思主义,其成员由四十多人发展到三百多人。
众所周知,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曾造就出如朱老总,小.平、陈毅等一批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对此,蔡元培功不可没,当然,这为后话。
我们还是说此时身在法国的蔡元培。在参与留法勤工俭学会活动的同时,他还与吴稚晖、李石曾、汪精卫等人在法国正式组建了世界社,使这一发起筹备四年之久的同人团体,终于落到了实处。列名发起的还有张静江(张人杰)、褚民谊、谭熙鸿、陈璧君等。
世界社致力于出版书报,向中国人宣介西方学术文化。
由蔡元培起草的《世界社意趣》言道:“同人就学异国,感触较多,欲从各方面为促进教育之准备,爱有世界社之组织。”
该社成立后,因把编译图书做为主业,因此也该社也被称为“世界编辑社”。
谭熙鸿(1891-1956),号仲逵,江苏吴县人,长于上海。他14岁考进上海电报局当练习生,16岁转正任报务员,因拍电报关系认识了蔡元培。蔡见他为人稳重,办事认真负责,有爱国心,遂发展他为同盟会会员。
褚民谊(1884-1946),字重行,浙江省湖州市人,生于一个士大夫世家。父亲褚吉田是一位名医。褚民谊早年学旧学,后来学习英语及理科知识。
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入日本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思想倾向革命。1906年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抵巴黎后,与吴稚晖、李石曾等创办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和《世界画报》等,宣传反清革命。
1911年11月,褚民谊回到辛亥革命后由革命派掌握的上海。经黄兴介绍,结识了汪精卫、陈璧君夫妇,随后同陈璧君的义妹陈舜贞结婚,遂成了汪精卫的连襟。
1912年4月,就任中国同盟会本部驻上海机关部总务长。后来,同盟会等团体改组为国民党,赴欧留学比利时,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学习。
1915年春,回沪倒袁,9月三度赴欧。
1920年,他和吴敬恒、李石曾创建巴黎中法大学,任副校长。同年,他赴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医学。1924年,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24年末,褚民谊回国,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内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
1926年1月,褚民谊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不久又升任中央执行委员。
1939年5月,他被秘密访问上海的汪精卫拉拢,参与建立亲日政府的活动,遂成为汪伪政府核心人物之一。
940年3月,南京汪伪国民政府成立,褚民谊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
抗战胜利后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1946年被执行枪决。
张静江(1877年9月19日—1950年9月3日),谱名增澄,又名人杰,字静江,别署饮光,晚年又号卧禅,浙江乌程(今浙江南浔)人,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
张静江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早年因病成跛足,人称“张跷脚”。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在结识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其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
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张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