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玄幻奇幻>驰骋九界>第二十九章 坐而论道
算经验医学了。”

“对啊,还是普教授有文化。......这时期的书籍很多,像《五十二病方》《素问》《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可惜有些失传了,听说苏朝还有留存.....苏文你得空,去帮我找找。”

苏文心想:你不在这么?自己不去找。刚被骂过,不敢再去触霉头,只能点点头,表示答应。

“书多了,说明乱七八糟的经验太多了,有些会打架。这就需要去芜存菁,归纳总结,建个指导思想啊。干这活的张仲景就成“医圣”了。写不了书会治病的就叫苏仙、范仙.....。这医圣张仲景参悟了汉代以前的经方之精髓,他就在前人的辨证体系当中确立了适合汤液学的六经辨证体系,用来指导运用经方。又写了治疗感冒、瘟疫的《伤寒杂病论》。还写了《评病药方》《疗妇人方》《五藏论》等等...为什么是《伤寒杂病论》呢?那个年代瘟疫、疟疾是最可怕的疾病,欧洲黑死病死了一半人,其他病当然都不算大事了,熬不过瘟疫都没资格得其他病。《伤寒杂病论》和咱家的橘叶,就是针对瘟疫的。

还有人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这些医疗理论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jing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进而施以不同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所以汉是分水岭,之前是各治各的,慢慢后来就统一了。”

普日布巴特尔说到:“应该是这个道理,都说《黄帝内经》成书于汉,渊源理应从先秦而来。”

苏妈妈使了个眼色让苏文注意听讲。苏文却想:这学医的都这么可怕么?我听个书名都快晕了,你们要看这么多的么?也不敢不捧场:“那中医会做手术么?别说扁鹊,那人不可考。”

“这个要分开说,六经辨证体系和阴阳五行理论基础指导了后来中医的继续发展,经方和阴阳五行理论的哲学思想属于道家思想的范畴,中医思想与道家同源,并非完全源于道家,真正的渊源还是百家里的医家,十医九道,相互融合,于是医中有道,道中有医,后来的华佗、葛洪、孙思邈等医药大师也都是道士。但中医决非医家加周易。不说华佗的话,南北朝时期有《刘涓子鬼遗方》里面记载很多外科手术。知不知道最有名的中医外科手术是什么?”

苏文纳了闷了,除了华佗怎么还冒出来一个会动刀的?看来自己这撒手锏要玩,不敢不配合啊。装作虚心求教道:“当真的有手术?”

“割痔疮啊,芜花的草药煮水,然后把准备好的细线放到里面煮一会儿,最后只要把细线套到痔疮的根部拉紧就可以了,过上一段时间痔疮就会自动的脱落,非常安全。知道当时西方国家是如何治疗痔疮的?

“怎么治?”

”拿烧红的烙铁直接烫。”

两位听众顿时菊花一紧,异口同声道:“这么简单残暴!!”

苏妈妈趁热打铁:“还有就是阉割太监啊,又叫去势。”

这两位不约而同,夹紧裤裆,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哈哈哈,开个玩笑,不要紧张。”

这能不紧张么?苏妈妈身为医生,手里还拿把比手术刀锋利的匕首。

“汉以后,儒生们也来操心医学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玩解剖的肯定是妖道啦。虽然医家有《唐本草》《本草纲目》等等著作问世,可后来许多文人的著作,空谈多过实证,诡辩多过大道。后来便是清儒乱医。西医却在近几百年从基础解剖学开始逐步发展完善。”苏妈妈长叹一口气。“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中医,就像是以数学的标准衡量语文,意境深远的词,全成了不准确的典范。”

苏文反正听不明白,看老妈忧愁,连忙安慰:“我看宋国的医生挺厉害的,没准人家研究了解剖呢?”

苏妈妈有了兴致:“有机会一定去了解一下。不过按照家传的中医,苏朝三百年前的医术都很高水平了。虽然跟汉代理论一致,我却不明白。按说没有显微镜,很难进入微观世界去观察发现问题。发现不了病毒,怎么解决病毒?中医里认为人体为天之道场,顺应人体之作为,便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调理身体,其实是着眼于恢复人体秩序,让自身免疫力自己去治病。也可以理解为药物是帮人体治病的,而不是自己去治病。治病是治气,气其实是什么怎么观察?据有形以断无形?难度有些大。而且解剖学并不能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但建立在这一理论之上的针灸却在实践中证明是有效的。中医又说形体部分叫做脏器,神体部分叫做藏气,藏气是神体中的人体结构,靠经络穴位联系;脏器有形,藏气无形。医者意也。何为意?这些该怎么观察?按照祖上的说法,这些都是可以观察研究的。苏朝好像走了另外一条研究人体的道路,必须去看看。”说到后来,苏妈妈几乎是自言自语了。

普日布巴特尔却道:“是啊,我虽然不懂中医,但是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没办法科学解释的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比如,这个玉佩对人的影响;登仙桥的原理。这是个谜一样的地方。我们首先要观察、然后提出假


状态提示:第二十九章 坐而论道--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