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位错认知里面。
位错密度和晶体强度的关系是一条u形曲线。
一方面,实际晶体中位错密度越低,晶体的强度越高;另一方面,从冷加工金属的强度比退火金属高得多的这一事实又可推知,位错密度越高,晶体的强度越高。
所以一般而言,位错的研究方向都是从这两方面入手的。
但慕景池有关于位错的研究并不是从这两份面着手的,他的方向不在于晶体中位错密度的高低。
慕景池的位错理论方法,是深入研究位错的位置、结构、应力场等等对于晶体强度的影响,然后利用当前的材料成型技术引导位错。
而这种研究位错的方式,可以说是十分的剑走偏锋。
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走过,可能有人想过,但并没有相关的数据和规律去支撑这样的位错理论。
就算是有相关的数据,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将所有的数据串联起来,分析数据中的相关性,最终得出理论。
这一系列的操作,也不是一般的研究者能够做到的。
慕景池能够做到,也让人不得不承认其天赋异禀,是做材料科研这一行的料。能够从当前的位错方向跳出去,深挖一条极少人走的道路,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材料学基础,才能发现这样的位错理论。
这不是运气能够做到的,这是实打实的能力。
“老杨真是好运气啊!”
杜存义和周淮国坐在一起,杜教授现在已经八十岁的年龄了。对他而言,这太前沿的知识已经是有些吃力了,所以他对于位错理论知识的寻根问底其实并不太在意。
自然会有其他的材料研究者去分析和验证。
他更为在意的是培养下一代和下下一代。
对于杨文武能够找到慕景池这样的学生,杜教授是十分羡慕的,“人到晚年,居然还能撞到一个这么好的材料天才。”
每一个天才对于国家而言都是财富,更何况是关系到各种产业的材料天才。国家对于这种天才的支持力度可以说是最大的,是捧在国家手心里的宝贝。
而这样的天才也十分的罕见。
数学界、物理界都有各种各样的天才显现,但材料学相比起来,有些少。
主要的问题是材料学乃是工科,理论吹得再好也没什么用,要实实在在的做出应用成果,别人才会承认。
当然,基础研究是另外一种说法。
慕景池这样的天才,对于杨文武而言,就是可以传承他衣钵的。杨文武可以在慕景池还未成长起来的时候作为他的后盾,等到慕景池成长起来了,也可以在杨文武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继续钻研。
促成一段师生佳话!
利对于杨文武、杜存义这样级别的科学研究者而言,已经不重要的。反而是名更为重要,想将自己的名字刻在材料发展的历史中。
“是啊,我也羡慕老杨。”坐在旁边的周淮国同意杜教授的话。
“上次在海口参加会议的时候,老杨领着小慕见了我们,算是认识了。”周教授看着台上的慕景池,对方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yù_wàng。
这种自我表现yù_wàng如果没有相匹配的能力,那么舞台上的人便是跳梁小丑,不成气候,不值一提。
但如果其人有着足够的知识底蕴,有着足够的能力,那么通过这种自我表现欲就会将自身所蕴含的魅力完全的散发出来。
此时的慕景池便是如此!
整个会议厅,他是绝对的中心!
“没想到仅仅只是两个月不见,他居然又携带着新的成果和我见面了。真的让我没想到,这个科研能力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
周教授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上次给对方劝告时候的聊天内容,于是话题一转,也是开心的笑起来。
“上次我和他聊天的时候,听他说想搞复合材料。”周淮国看着旁边的杜存义,对方也很恰当的转过头来。
“他想搞复合材料?”杜存义的嘴角立马勾勒出了弯月般的弧度,“好,搞复合材料好啊!”
“石墨烯看起来还是太远,复合材料是当前的主流。”杜存义戴着眼镜,看着台上的慕景池,觉得对方的身姿和气度增长的几分。
“在复合材料方面,老周你可要多帮帮他。”
杜存义已经退休了,年龄也大了。相比起来,周淮国还未退休,还奋战在科研第一线,对复合材料研究相关更为透彻一些。
“这,不好说啊!”
周淮国的视线又移到了台上的慕景池身上,“这次的学术成果八九不离十了,毕竟涉及到应用方面,还是很好验证的。”
“一旦学术成果被认证,那么慕景池就会从华清博士毕业,再当研究生已经不合适了,毕竟国家方面肯定是要继续深耕这个位错理论体系的,需要慕景池做这个学术负责人。”
“最后应该是老杨在明面上作为学术带头人,帮他拉起队伍,而实际的学术研究掌控,应该会落在慕景池这位天才材料科研者身上。”
谈到这里,虽然话还说完,但后面的意思也已经很明显了。
“慕景池现在的重心应该在这位错理论体系的搭建上,估计搞复合材料是后面的事情。”周淮国也很无奈,“但这个学术研究什么时候完成,不好说。”
“说不定等到他完成这项研究的时候,我也退休了。”
周淮国的话还没有说完,他的视线从慕景池挪移到侧前方的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