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仁城与桢安城相距五十里路,五国大军在前开路,缓步前行,途中除了遇到桢安城派出的少量斥候,根本没有一支敌军。按照袁常和郭嘉的想法,高句丽怕是已经放弃桢安城了。桢安城和恒仁城的情况差不多,城墙并不坚厚,也没有什么天然的天堑可守,若是再从丸都分出兵马去守卫桢安城,等到袁常他们的大军攻到丸都的时候,怕是丸都已经无兵马可守了,所以,如今高句丽王唯一能做的就是放弃桢安城,尽力收缩高句丽各处兵马,最终在丸都城决一死战。
大军缓缓前行了三十里,距离桢安城也仅剩二十里,而在前方打探的斥候终于传来了最新消息。
“什么?你说桢安城的守卫已经全部撤离,城内的青壮也都被带走,整个桢安城只剩下老弱妇孺了?”
袁常和郭嘉等人俱是一脸的惊讶之色,似乎在怀疑斥候的消息是不是真的,直到斥候又坚定的说了一遍,袁常等人这才相信了这个事实。和郭嘉对视了一眼,袁常摇头无言以对。这种直接放弃城防的情形,可以说是少见。古时候的战争讲的就是一城一池的得失,会直接放弃城池的做法,千古以来都很难遇到一个。而纵观古今,也就开国元首会这般,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从农村发展,最终取得了胜利。要不是高句丽没有让袁常看到熟悉的东西,他都差点要怀疑高句丽王是不是同道中人了。
“也罢,既然高句丽放弃了桢安城,倒是给了我们充分的休息时间。如此一来,只需要攻下丸都,那高句丽之事便算是结束了。”
高句丽直接放弃桢安城,可以说有利有弊。
首先说利的方面,五国联军再加上袁常的二万兵马,将近七万大军,比之高句丽如今的四万大军,兵力上完全占据优势。如果是中原城池的城墙,凭借七万兵力基本上没可能拿下,但是,丸都的城墙却没有中原城池城墙的坚厚,也就三丈不到。因此,高句丽王放弃桢安城,收缩兵力于丸都城,可以集中兵力,更从容的面对袁常和五国联军,提高自身的胜率;而弊处,很显然一个国君放弃麾下的百姓让他们自身自灭,失去民心是肯定的,一个不慎说不定会引起国内的大规模起义,这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当然,如果高句丽能够击退袁常和五国联军,到时候花些时间宣传一番,弊端也能变成君王的英明果断。而至于能否做到这一点,还是要看最终的胜负如何。
不说袁常和郭嘉二人没预料到高句丽王会弄出这么一手,叶赫那拉通纳等五人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之前还存着侥幸,高句丽会在桢安城重兵把守,增加攻城难度,到时候他们也有机会跟袁常讨价还价,说不定能让袁常给个许诺,让他们也有机会避开这个漩涡,以免参与到丸都城的最后决战。谁都知道,丸都城的最后决战必定是惨烈的,高句丽王已经退无可退了,若是连丸都都可以直接放弃,那高句丽可以说是彻底的覆灭了,即便有后来者击退袁常收复高句丽,那也跟现在的高句丽王毫无瓜葛。因此,丸都城之战必定是极其惨烈的一战,搞不好,五国联军的兵马会损伤殆尽,要是一个士兵都带不回去,叶赫那拉通纳他们回去除了一死谢罪,也不会有其他的出路了。谁知道他们的侥幸心理还没有生出多久,高句丽王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此刻,他们心中除了怒骂高句丽王无耻,混蛋之外,也只能再次的后悔当初攻打恒仁城的时候没有鼓励麾下一定要率先攻入城守府,最终让沃尔顿这王八蛋逃过一劫。至于袁常这个罪魁祸首,他们已经骂无可骂了。
因为桢安城的守卫已经撤离,所以袁常也不急着进军,过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到达桢安城外,看着城门打开的桢安城,袁常下令大军进城,同时警告叶赫那拉通纳五人,不得骚扰百姓,毕竟以后也是自家的子民。
对于袁常的大军到来,桢安城的百姓给予的是一脸的麻木之色,连他们自己的君王都放弃了他们,难道还指望袁常他们这些外人更优待他们?更优待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即便日后有可能是自己的子民,至少如今还不是,能够制止麾下去骚扰他们,已经算是很仁慈了,毕竟高句丽对中原带来的伤害也不少。所以,在袁常他们的大军进城之后,桢安城内的百姓也都回到自己家中,大门紧闭,至于稍后敌军是否会破门而入,对他们做出一些常理中该有的事,他们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唉,战争!”
袁常对于桢安城麻木、漠然的反应,唯有一声叹息。战争不以个人的意志转移,即便他现在停止刀兵,别人却不会对他仁慈,该有的手段还是会有。即便是他生存的后世,就他所在的华夏国和平一些,其他的国家时不时的会爆发小范围战争,而华夏国的百姓却是全世界最为安逸的人民,那是因为有着无数战士,在背后默默的奉献,守卫国家,才能带给人民和平安康的日子。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不时有人在那里呼喊着国外的生活更好,国外的月亮更圆,袁常倒是很希望那些人也来到这个年代看看,让他们见识一下,他们过的日子究竟有多幸福,多令人羡慕。
“主公,无需为此忧心。你的存在便是为了解决这一切,解除人世间被那些隐藏在背后妄图操控天下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