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我在赵国当官>第二十三章:小青龙汤

“怎么回事?”李县令看向捕快卫平。

“那小丫头自获救以来,一直恶寒交加,发热不止,如今头面四肢皆浮肿。”卫平将具体情况一一道来。

李县令知此间情况已严重,便追问:“郭家可有派人来?”

“郭家曾派人来报过案,但后来就不曾派人来过。”

李县令的眉头,皱了皱,沉声道,“先去看看。”

说罢,他起身正欲去后院看人。

刚转身又一顿,思忖后,他看向宋玄,“你也过来一趟。”

县衙内堂。

宋玄随着李县令走进内堂时,一位大夫正伸出手指,搭在小丫头手腕上。

“大夫,她的情况如何?”

罗大夫收回手,捋了捋胡子,轻轻摇头,“风寒入体,使她毫毛毕直,皮肤闭而热……”

他又搭脉道:“此儿脉浮紧,且头面已有浮肿之态。”

床上的女童,此时左右翻身,挣扎了一下,神情甚是痛苦。

“拖得久,怕是难了。”罗大夫摇头叹了口气,“先让她和衣躺平罢。”

师爷叫来丫鬟,让她先给小丫头换衣服。

随后他们随着罗大夫走到外间,罗大夫坐在案前,提笔思忖片刻,开始写方子。

“此儿久染温热,不得平卧,头面浮肿,舌苔白滑。”

宋玄侍立一旁,听见罗大夫边写边将药方念叨出来。

“麻黄两钱、细辛一钱、半夏两钱、桂枝两钱、五味子一钱、炙甘草三钱。”

宋玄越听越熟悉,这不正是图书馆里摆着的那本《伤寒论》,里面所记载关于小青龙汤的药方?!

他凝神思索下,又觉不对。罗大夫的方子,和小青龙汤的方子还是有些许出入。

他疑惑地看向写完药方的罗大夫,问道:“罗大夫,这方子莫不是还缺三味药?”

罗大夫诧异,他回头见是一年轻男子发声。

罗大夫是仁心堂有名的大夫,于是师爷为他介绍道:“这位是今年县试的案首,宋玄。”

“原来是宋案首。”罗大夫搁笔,疑惑道:“宋公子,你认为这方子缺了哪三味药?”

宋玄拿起药方,沉吟道:“五味子敛肺止咳,需与白芍配伍,这一散一收,就成止咳平喘之功。此处缺的,正是白芍。”

他此话一出,罗大夫脸上的表情,由疑惑变为期待。

“方中的麻黄、桂枝为君,具有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之效。”宋玄一顿,看向罗大夫,“可是如此?”

罗大夫捏着胡子,认真道:“不错。”

宋玄接过话头,“如此,就以干姜、细辛为臣,以助君解表驱邪,温肺化饮。此处,乃缺一味干姜也。”

“宋公子所言不差,干姜味辛,性热。的的确确有归脾肺,温中散寒,回阳同脉之功。”

“干姜三钱,加得,加得。”

罗大夫沉吟罢,再上前一步看向宋玄,“那依宋公子所言,这第三味药是?”

“再加一味茯苓罢。”宋玄思忖道:“方才,我观那小丫头身面俱肿,而茯苓味甘,性平,有利窍去湿去功。”

见宋玄竟了解每一味药性,且能够对症下药。由是如此,罗大夫更加诧异以及急切,他不由地走近宋玄身旁,问道:“敢问宋公子的医术,师从何人?”

“这药方子,是我从《伤寒论》一书中偶尔见得。”

“《伤寒论》?”

此时,李县令他们,也用诧异的眼光看向宋玄。

“宋公子,你所说的《伤寒论》从何得来,我怎从未见过。”

罗大夫捏着胡子,喃喃道:“老朽的医术,虽不精湛,更无妙手回春之能。但前人撰之医书经要,我却是一丝不苟,皆有研读。”

他又看向宋玄,疑惑道:“兴许,是老朽孤陋寡闻,宋公子所提之《伤寒论》,竟然闻所未闻。”

宋玄怔了怔,《伤寒论》乃前世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赵国并没有这本书……

此时,他在想该如何圆下。

侧过身来,宋玄朝着罗大夫轻声说道:

“罗大夫,《伤寒论》中关于这篇汤药的记载,是玄偶尔看到的。”

“哦?宋公子从何处所观。”罗大夫目光隐有急切。

宋玄将药方子放下,仰首回忆:

“曾记那日,东街街角古稀榕树下,有一鹤发老人,他摆一书摊,置列于树头,时人过而不闻。”

“一来念老人家卖书不易,二来玄又好野史子集,却在翻阅时,偶见《伤寒论》藏于一摞书间。心奇之而观阅,然,玄钱财薄浅,只购得经书,无捎带《伤寒论》之力。”

“后来,我再路过那棵大榕树下时,已不见那老人家的身影。”

……

宋玄一席话,引得罗大夫以及在场的人连连惋惜。

相对于罗大夫的惋惜,李县令他们更多的是震惊,宋玄竟然也懂医术!

罗大夫拿药方子,提笔加上方才宋玄所说的那三味药,“白芍两钱、干姜三钱、茯苓三钱。”

“先以水一斗,煮黄麻,至水减升时,再上八味。煮取三升,去滓后,温服一升。”

罗大夫提起药箱,走出房门,又转过身,看向宋玄,说道:“宋公子,他日得空时,我们再来好好探讨探讨,关于伤寒的疗法。”

“伤寒不可小觑,以往死在伤寒的人可不少。若是能将各种症状的方子修正,定然能救更多的人。”

宋玄神情动容,感佩道:“罗大夫,医者仁心。”

……

翌日,杨刺史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小青龙汤--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