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我在赵国当官>第123章法先王

开头破题之后,这篇五经文就好写了。宋玄在草稿纸上先将这篇文的骨架梳理一遍,添上每一点论据,再结合《周易》的相关见解开始写文。

时至午时,春日当空,宋玄方才写完第一题的文章。写完认真检查过后,他还得用隽美的楷书仔细誊写一遍。

宋玄将烛台吹熄,将考卷整理好放一侧,又用了些吃食。

他揉了揉眉头,眼睛有点酸,若不是有菖蒲去烛台的烟,此时他的眼睛怕是更难受罢。伍彦如今真的是越来越体贴了,等郡试结束定然要好好带他出去玩上一阵。

而被宋玄言及的伍彦,此刻正在双柿轩里雕刻木头。阿佐坐在他旁边,手里也拿着一把刻刀在把玩着。

不多时,阿晚跑了进来,她看向伍彦,问道:“伍彦,少东家嘱咐你送的东西,可有放入考篮?”

“请少东家放心,菖蒲和点心都已送去。”伍彦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看向阿晚。

“如此就好,那我便去回了少东家。”阿晚捏着罗扇,转身离开。

绿绮轩内,江松月依旧是一副公子的打扮,以往外出巡查商铺时,她一般着男子装束,如此也省事许多。

“郡试第一场应当开始了罢。”江松月查着账簿,微微抬头看向方走进来的阿晚。

“回姑娘,郡试已开始,第一场到酉时结束。”阿晚端来一碟淡绿发亮的青枣,边道。

江松月翻看账本的素手顿了顿,令人闻觉天阔云舒的声音响起,“嗯,等酉时再去贡院接他。”

郡试主考两场,共考两日。因为要在狭小的号房长时间坐着,对于考生而言乃身心的折磨。

宋玄将第一道题的文章誊写完毕之后,才开始看向第二题,“不以规矩。”

当他看到这个题目时,脑海中顿时寻到此题的出处,《孟子·离娄上》。

《孟子》还真是常考,宋玄暗叹,此题的原文为,“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曾言,即使有离娄那般好的视力,鲁班那么精湛的匠艺,若不用测量的工具,亦难以画出方圆。

审音力强如师旷,如不用六律加以规范,自然也是不能正五音的。诚然,尧舜的施政之道,是以仁政为主,不然亦不能治理好天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在后世是耳熟能详的,只是后世之人较少知晓为何孟子会说出这句话罢了。

宋玄寻思着,亚圣孟子是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其倡导“以人为本”,亦是最早宣扬“民贵君轻”的人。

在宣扬仁政方面,他自忖着孟子至少是落实到了两点。其一是:法先王,其二则为:选贤才。

还真巧,此次郡试所出的第二题正是孟子“法先王”的典型篇章《离娄上》。

缘何要“法先王”?孟子提出的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说。

思至此,宋玄抬手拿起墨锭磨了磨渐干的墨汁。

再次执笔之时,他在草稿纸上写下“孔子”二字。从本源观之,孟子“法先王”的思想何曾不与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思想相承。

他再三琢磨,决定以一句“规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与巧矣”入手破题。

毕竟,题目是“不以规矩”四字。此题牵涉颇广,广而言之反而做不到精准,不如以原文的“明”和“巧”二字立意。

宋玄写下破题句之后,暗暗颔首。如此入题定然不会偏,缘何有人立世不以规矩?不过是仗着自身所长罢。

他执笔的手并未停下,而是边思索,边继续写道:“尝闻古之君子,周旋则中规,折旋则中矩,此固不必实有此规矩也。顾不必有者,规矩之寓于虚;而不可无者,规矩之形于实。奈之何,以审曲面势之人,而漫曰舍之舍之也?”

他写下这番话,不过是想阐明有些人的规矩不必有,因为规矩就在其心中,心有规矩,自成方圆。然则,人之不同,自然亦不能全然舍弃规矩,这一层就与孟子“法先王”的思想相对应。

写着写着,宋玄渐入佳境,伏案疾书。

……

“吾有不矩而矩者,何必以矩?而不然者,虽明与巧有出乎规矩之上,如规而不规何?”

写到此处,他的手微微一顿。思忖着,若是世界上真的没规矩,又如何判断是非价值?因此,无论世人有何特长,亦是逃不出规矩的约束。

宋玄眼眸一闪,继续收束全文,“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哉!”

写罢全文,他将五经题,考察的可不单是考生的文采。就如此题,就要求很强的思辨力以及逻辑思维。

第二题完成时,日头逐渐靠近西山。

困在狭小的号房之中,宋玄的身形不得伸展,双腿已酸得很。

还有最后一篇四书诗题,他决然振作精神去看题,其题为:赋得竹箭有筠。

看到此题时,他心头一振,一时之间全然想不出此题的出处。

诗题用“赋得”二字,考生必定是得知晓其出处才能写诗。科举之时,主考官一般从古人诗句、成语或是古文当中抽取题目来考。

若是想不出诗题的来源,乱蒙一通,就甭想过郡试了。

宋玄端起水喝了一口,在入考场前,他还曾听闻,有一年龙川的郡试就以“冯妇攘臂下车”为诗题。

却不想,有一位考生不知此题出自何处,又瞅着“


状态提示:第123章法先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