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闻手上的味道,卜依琳思考道:
“看来必须早点把石碾的问题解决才行,油还是用花生油比较好,总觉得调和油的味道没有这么香。
调和油特有的臭味不容易消除。
现在最便宜的方法就是用人力了。”
卜依琳一想到要用人力,就觉得肩膀发酸,长久以往,她会不会把自己锻炼成神力女超人?
卜依琳也知道这一次是尝试,所以她行动的效率不是很高,所有的步骤力求做到完美,只希望得到开门红。
她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跟其他老人交换。
至少她的房子还需要很多的木器和竹器,才有办法扩大生产,拿出去卖。
至于在外头买,她觉得没有必要,过去在村里支教的半年,她就知道这些老人由于持续的劳作,手工艺都做到非常的精巧,要是能够透过网络卖出去,都能够卖出不错的价钱。
但是网络的商业太过复杂,卜依琳终究没有帮老人做打开市场的行为。
卓越来到这个地方,应该也有一段时间了,似乎对帮忙村庄老人打开网络销售也没有什么兴趣。
村里的老人都七老八十了,压迫他们的时间和劳力,或许不是帮助,而是一种负担。
为生活而和谐的交换,或许才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
从来没有做过豆腐大餐,所以虽然满脑子里有一套程序,但是实际操作才发觉不管是时间,还是顺序,都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最后卜依琳无奈的发觉,她好像只有个人的餐具,没有可以供大家享用的餐具。
汤还能放在大锅,想喝得就自己拿勺子舀。
但是她要做的几道豆腐菜,没有盘子装,怎么办呢?
范晶晶观察新家附近的植物,有些植物卜依琳不认识,不知道能不能够用来盛装食物,大自然的植物有些是可以食用的,但是有些对人类来说,却拥有毒性。
找到熟悉的植物来利用,是最好的方法。
她看到房子的拐角种了一片竹林,竹林的竹叶宽宽大大的,很适合绑粽子,或许也非常适合来装豆腐。
卜依琳急急忙忙的去摘竹叶,并且泡在水中,努力的刷洗。
“总算有东西装豆腐菜了。”
卜依琳还留了一些黄豆准备做豆浆。
她认为温温热热的豆浆最好喝,所以没有一开始就煮豆浆。
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卜依琳打电话给崔浩然,让崔浩然通知村里其他的老人,有时间就过来吃豆腐。
卜依琳准备的豆腐宴不算正餐,而且到山上行走太晚了也不好,光线不足,半路容易出事,所以她准备开宴的时间,是比正常的晚餐再早一点,这样没吃饱回去还能够再补上。
“小琳啊!也不会只有豆腐可以吃吧!”
“没办法,肉不多,所以以豆腐为主,还有做豆浆,我还炒了一大锅粿条管饱。
你们来看看是永安的粿条比较好喝,还是我做的粿条比较好吃?”
卜依琳不忘推销粿条。
她已经把簸箕撕下来的粿仔张,切成粿条,用卓越买来的菜刀,切成丝,炒了一锅。
“粿条我们这边卖的不多,倒是有一阵子没吃过了,改天妳也可以做一些米粉来尝尝。”
“崔奶奶没有教过我米粉怎么做,不过只要爷爷们想吃我就研究。”
“做好的米粉,还不用你自己炒,我们可以带回家自己炒,想吃什么口味就吃什么口味。
而且在镇上也比较好卖出去。家里有吃米粉习惯的,都会买一些米粉在家里备着。
外面有卖机器,从米磨制到作成米粉,都能自动化生产。”
崔浩然发觉卜依琳并没有坚决在豆腐身上发展,就提出了意见。
“自动化虽然方便,但是味道就普通了,我想做最好吃的米粉。”
卜依琳也想自动化,但是系统不允许。只能随便找个理由搪塞。
在镇上做生意没办法做大,只卖一样东西,可能会面临卖不出去的窘境。
反而是每一种准备一点点,买的人还能够看需要什么,买一些回家,才不会一天到头没做到生意。
崔浩然怕卜依琳太受打击,就忍不住跑回家。
村里有年轻人呆着比较好,村里太过偏僻,年轻人都走光了,没留下一个人,这也算是比较稀奇的事情。
也是闽省经济发展比较好,在外面轻轻松松的就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何况闽省是重要的侨乡,有很多人透过亲戚朋友的管道,就能够到国外去打工,赚更多的钱回来,但是去打工的人,往往没有几个选择回来。
因为他已经在打工的地方站稳脚步了,回来还要从头开始。
大部分的人会把钱给亲戚,让亲戚在闽省做生意。
这样回来的时候,还有亲戚家可以串门子。
让侨民永远住在外面,他们又会想起中国的美食,在外国虽然能够吃到中国的美食,但是为了配合西方的胃口,那味道总是不够地道。
如果能回来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回来几趟,用食物来满足自己的胃,用风景来满足自己思念的乡情,然后继续回国外继续为生活打拼。
汉人是能够冒险犯难的族群,当他们在一个地方立下脚步,就会在一个地方生根发展,对他们来说灰溜溜的滚回家乡,是不吉利的,除非年纪大了,再也没有办法拼搏。
每个人有各自的念头,崔浩然觉得向卜依琳决定来乡下打拼很不正常的,但是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