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就算是两个年轻人自己好上了,也要再找个媒人在中间走下过场,两头商量结婚的事情,双方家长不见面,女方家提什么条件都是由媒人传达,需要给一些钱物之类的东西也必是要过了媒人的手。
多了媒人这个中间人,就算双方在彩礼嫁妆上有什么分歧,也不会面对面起冲突,“只要媒人一开口,尺水能兴万丈波”,只要两头提的差距不是太大,媒人都能想法子把这事儿给扯圆了。
媒人当然要找,但是齐云菲父母却信不过媒人,担心闺女受委屈,肯定是要亲自上门看过才放心。
这次来之前李建宁提前回来知会了一声,李有田和王月娥提前有了准备,招待亲家的席面比上次规格高出去不少,对方是城里人,以后儿子又要住在女方,李有田觉得这件事情上必须不能丢了脸面。
桌子上摆的烟是好酒,酒是好酒,瓜子糖果的盘子堆的冒了尖,厨房里让几个女人炖的大块肉,鸡、鱼一样都不少。
为了显示对未来亲家的重视,李有田把李大顺请了过来,李大顺是村干部经常打外场又见多识广,能请他来陪客也能显得自己家有脸面。
在齐家父母看来,李建宁家里条件虽然差点,但是态度上还算得上中肯,他们是过过苦日子的,知道置办这么一桌酒席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是他们今天不是来吃喝的,今天的谈判直接关系到闺女以后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喝酒容易误事,不管别人怎么劝,齐父都是端起酒杯浅尝即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正事被提到了桌面上。
话头是齐父提出来了,
“老哥,两个孩子年纪都不小了,我的意思是找个时间把她们的事儿办一下,到了咱这把年纪,办完一宗事,肩上就少一副担子,不知道你和老嫂子是怎么想的?”
李建宁今年都23了,李有田虽然不催,心里也是有点儿着急的,人都带回来了,就算父子俩谈不拢,这婚事也得想办法办。
“你说的对,俩人的事儿是该早办,按说该俺们上门去提这个亲,现如今倒让你们上门来了,是俺们考虑的不周到。”
这时候李大顺也开口了,
“大哥,现在都是新事新办,没有那么多老顾虑了,只要两个孩子高兴,俩家商量着把事情办圆溜了,别人还能说啥,老齐大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齐父连忙点头,
“是,他叔说的对着哩,婚是给自己结的,日子是他小两口过,咱商量商量怎么办就行,以后都是一家人了,你过来还是我过去都是一个样。”
其实最开始李有田跟李建宁提的是找个媒人进城去齐云菲家里谈婚事的事儿,但是被齐父给拒绝了。
李建宁家的情况齐云菲回去已经说过了,李建宁家不光是条件差,人口还多,两个妯娌一个小姑子,齐父怎么也要亲自过来看看情况才能放心。
李有田话赶不上,李大顺就开口了,
“老齐大哥,你们那边有什么想法,你都可以提出来,我们这边能满足的一定满足。”
其实大事都已经定的差不多了,俩人婚事在大桥村办,结婚以后住齐家,齐家又不用李有田去收拾,要谈的就是李有田该拿多少钱和在哪里给齐云菲做婚房的事。
李有田置的家业除了他老两口这三间的院子和苏玉兰以前的旧院子,李建华现在住的也是李有田的房基地,只不过当时李建华盖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分家的时候那个院就是他们的,盖房子的钱李有田只添了一点儿,大部分都是高敏芝想办法凑的。
按李有田原本的计划,三个儿子一人一个院,已经够住了,老二家住的那个院子就给了老二,自己这个院子以后就是老三的,这么分他自己觉得还是挺公道的。
李有田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齐父就开口了,
“老哥,孩子们过日子得让他们独立,你看我三个儿子一个没留在身边,让他们自己过日子去,不能跟在老人跟前要吃要喝,没出息,要我说,让他们单独住比较好。”
齐父对自己闺女的性格脾气了如指掌,这个闺女就是被惯大的,就算两人平常不回来,过年过节总得回来呆两天,房子旧点儿没关系,跟公公婆婆住一个院,齐父觉得不行,他可不愿意让闺女受一点儿委屈。
俩人都定好要在城里住了,李有田可想不到在婚房这个事儿上还能出什么问题,现在齐云菲父亲一说这个,李有田一下对答不上来了。
还是李会计出来救的场,
“我觉得这个事儿,把老大和老二家都叫过来,商量一下在哪办事比较好,看能不能定个让大家都满意的法子出来。”
齐父正有这个想法,商量房子的事儿,当然得把人都叫齐了才行。
刚才吃饭的时候李建华高敏芝和苏玉兰都在,现在家长们商量事儿,他们做小辈的就都离开了,也没几步路的事儿,王月娥去叫一声,人随后就都过来了。
李大顺把刚才的话题一说,苏玉兰心里就有底了,看来那个梦并不是自己胡梦乱梦,李建宁的婚事果然有可能扯到了她的老房子上。
不过是三间旧房子,苏玉兰也不知道齐家父母和李有田他们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会看上她那个旧院子,不过她现在已经有了准备,想让她白白把房子拱手让出来那也是不可能的。
齐父爱女心切,家里人多了事就多,
“老哥,现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