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三十四章、报到上班

去马架子中学这一路上,可把初学乍练骑自行车的李铁如累惨了;普通人骑行,稍快些半小时,稍慢些四十分钟的行程,他用了接近一小时。

第一次,略有些后悔,他真没想到,这条路居然有那么远。

自怨自艾地想,要是牛圈子沟中心校还好点,大部分路都比较容易。

岂不知,虹桥小学那不是好得没边了?正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呐。

话又说回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眼前吃亏,未必不是未来占便宜。

来到马架子中学,这里属于初建,方方面面都十分不完备,软件硬件均差;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也是只能因陋就简。包括王久新校长在内,所有人都是只能骑自行车上班,没有谁的家离学校近。

王久新结了婚没几年,他家就在牛圈子沟镇中心校内的二间房“宿舍”,属于受照顾的。

任亚明是教导主任,家住石油学校家属院那片楼,就在牛圈子沟沟口附近。

总之,老师们上下班,都要骑自行车半小时以上。

学校只有一眼压水水井,没有自来水。操场有一座篮球架子,还有几棵树;西侧靠近院门,是一间平房,是值班工人住处。平房前面,居然是一小块菜地。

这菜地吗,就是用来供老师们自己种点时令蔬菜用的。每人都分有一份,随便愿意种什么都行。

这并不奇怪,很多农村小学校都这样;有很多代课老师们,上课时是老师,一下课就是农民。

报到也简单。李铁如只会一样,人家交代他怎样,就只会怎样。

人事股的工作人员,告诉他去牛圈子沟中心校,找薛岭报到;他去了就说,自己是找薛岭报到。

幸而,薛校长看出来了,这是他不通世故,并非真的傲慢无礼。

而后,好意嘱咐他,去马架子中学,找王久新王校长报到。李铁如很听话,果然就是找王校长报到。

只有一句话——我来找王校长报到。之后,就没了。

王校长颇为无语,吩咐他去大办公室,跟其他老师认识认识吧。

好在有中心校提前打过招呼,知道有这事,不至于摸不清头脑,多事猜测。

李铁如依言来到相邻的大办公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在那里;至于说,与其他老师互相认识这一点,他自动忽略了;那是现在的他,完全做不到的。

直到一天后王校长与任主任商量妥,目前安排李铁如什么课,然后来到大办公室;召集老师们开短会,公布对李铁如的安排,老师们才明白了情况。

好几个人纳闷很久了,这是学生吗?却又都不认识。是谁家亲戚?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真安静。

给了李铁如初二物理课和初一数学课,每周六节课,工作量不大。

学校虽然是初中,但规模非常小。是单轨制,只有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本书这里的所谓的“单轨制”与普通意义的不一样,只是上面这个意思。

红石砬沟里面有红石砬村、马架子村、蛤蟆石村、水泉村、桲椤树村这五个自然村,都归牛圈子沟镇管辖。

五个村设有四个单轨制小学,方便就近入学。

桲椤树,读音:poluo,学名槲(hu)树,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桲椤等,抗风性较强。桲椤树为落叶乔木,桲椤树冠体高大,枝叉外展,叶繁茂大,表面滑韧而背多绒毛,富有弹性,层叠下倾,观之若巨伞篷篷。中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山地多见。

其木质坚实,可制家具,供建筑用,树皮可鞣皮或做染料。

桲椤树叶就用做蒸豆包、撒年糕的笼屉垫叶。它具有独特的清香味,又具有益健康,延年益寿之说。

其中,水泉村与桲椤树村紧邻,“共用”水泉小学。

五个村的小学毕业生,理应都可以来马架子中学读初中。

实际情况则是,当地很多村民,并不认同这新建的初中,更愿意让孩子去大石庙中学去“深造”。

李铁如来这里之前,连同王校长、任主任,一共有十名老师,还有不足一百学生。

校园中部,是三间红砖瓦房,左手边一小间,是校长室,王校长和任主任俩人在里面办公;中间一大间,是所说的大办公室;右手边一大间,是初一班教室。

后面,也是一样形势的三间平房。左边小间,是老家在承德县的张老师(女)的宿舍;另两大间,分别是初二班、初三班的教室。麻雀固然小,五脏算是也齐全。

李铁如的办公桌,身后面就是大办公室后门。

他对面是五十四岁的冯安老师,是初三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满脸皱纹,皮肤松弛,生活的重压在他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一双大手干枯粗糙,真的与终年劳作的老农民没有区别。

办公室门口处,是一位比冯老师更显老的老师,名叫张国良;只比张良,中间多个国字。

干巴瘦的一个小老头,个头比仅一米六六高的李铁如还矮些。

后来大家都互相熟悉了,李铁如曾经试探着问问老人家的年龄,觉得是不是已经要退休了呢?

哪想到,人家才四十九岁!!牙齿稀疏,皱纹堆垒,头发苍白,满面沧桑;怎么看都以为应该是快六十岁了。

说实在的,那年代的人普遍显老。

接下来,教初二、初三物理课的杨珍老师,教初三数学课


状态提示:第三十四章、报到上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