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承德围棋故事>第一百二十四章、马少夺魁(4)

吴建中和小何二人,是承德市非常少数派的,认为下围棋是“玩物丧志”的棋友。

他们的论点毫不出奇,无非就是:

1、自古至今,专门下围棋的人都没大出息。这就是结论。

2、与其呕心沥血地全心全意下围棋,消耗了那么多心血、精力,关键是,还无所得,还不如转而“脱先他投”!从事其他任何事业,可能都比用来下围棋好(得多)!

后来,没几年时间,江明也持这样的看法(之前并没有)。

哎!这应该是由来已久的,一个相当具有哲学考量的问题。既然讲围棋故事,那么这问题实在是无法回避。

其实这是中国古代就有过的一大争议。

前面用去很大篇幅,简略摘录了日本古代围棋史,但肯定解决不了这问题。

大家都知道,日本围棋是唐朝开始师从中国的。

于是,只有回顾中国古代围棋,才能大致讨论、研究出一些方向。

不必担惊,这样的内容纯属个例。有了结论,就不会再有类似超大篇幅的资料性内容。

这是很多棋友都会为之纠结的一件事,到底我这辈子下围棋,是个有意义的好事呢,还是个根本一直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的坏事呢?

这个疑问弄不清楚的话,估计很多强迫症患者连睡觉都不会安心!

小孩没娘说起来话长。我们尽量简短、再简短,只为了找个答案。

围棋,起源于中国,中国古代称为弈,可以说是棋之鼻祖,围棋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据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这个传说谁都知道,目前谁也没办法确定是不是真的。

晋张华在《博物志》中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说法:“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196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采纳这种说法,甚至将其确切年代定在公元前2356年。

唐代诗人皮日休所作的《原弈》认为:“弈之始作,必起自战国,有害诈争伪之道,当纵横者流之作矣。岂曰尧哉!”

明朝陈仁锡在《潜确类书》中又提出“乌曹作博、围棋”。乌曹相传是尧的臣子,有的又说他是夏桀的臣子。

后来,董斯张的《广博物志》、张英的《渊鉴类函》等也采录了这种说法。

明朝林应龙在《适情录》中认为,围棋是容成公发明的。

据《列仙传》记载:“容成公者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能善辅导之事。”

现代观点并不认为围棋起源于某个传说,应该起源于早期人类劳动间隙中,对人类活动的探索和模仿。

据记载的围棋古代规则,和苗木移栽很相似,即历史上苗木移栽技术广泛使用的那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围棋这时已在社会广泛流传了。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呜呼……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涉及围棋的记载,时间是公元前548年。

孔子《论语·阳货》载: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孟子《孟子·告子上》载:“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非然也。”

这是史料中第一位有名字的专业棋手,弈秋。

秦汉三国秦灭六国一统天下,有关围棋的活动也鲜有记载。

到东汉初年,社会上还是“博行于世而弈独绝”的状况。直至东汉中晚期,围棋活动才又渐盛行。

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卷二:“杜陵杜夫子善弈棋,为天下第一。人或讥其费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圣教。””

卷三:“戚夫人侍高帝。……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

1952年,考古工作者于河北望都一号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石质围棋盘,此棋局呈正方形,盘下有四足,局面纵横各17道,为汉魏时期围棋盘的形制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

与汉魏间几百年频繁的战争相联系,围棋之战也成为培养军人才能的重要工具。

东汉的马融在《围棋赋》中就将围棋视为小战场,把下围棋当作用兵作战,“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

当时许多著名军事家,像三国时的曹操、孙策、陆逊等都是疆场和棋枰这样大小两个战场上的佼佼者。

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除了以诗赋名著于世外,同时又是一个围棋专家。

据说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对围棋之盘式、着法等了然于胸,能将观过的“局坏”之棋,重新摆出而不错一子。

中国围棋之制在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要变化,主要是在于局道的增多。

魏晋前后,是第一次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魏邯郸淳的《艺经》上说,魏晋及其以前的“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棋子各一百五十枚”。

这与前面所介绍的河北望都发现的东汉围棋局的局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四章、马少夺魁(4)--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