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混在乱世当枭雄>第35章 尊老(下)

赵老头也是一愣,随即叫道:“这位老丈也别顾虑小老儿的年纪,不管是什么事,既然做了错事,就得去承担。”在他想来,这曾老头肯定是看在自己年纪大的份上,有意让一步,不想再追究这事。年轻人更不理解,再次到曾老头面前认错。

曾老头笑道:“确实不关年轻人的事,当时他只是从小民身旁走过,并没有碰到我。”

知县更是惊奇,想不通刚才一定要打官司的人,在赢了以后,却为何突然又变卦。他问:“那你刚才为何一定要来见官,还咬定是他撞的?”

曾老头这才说,他跌落沟里,真希望有人来扶一把,偏偏年轻人从旁边经过却不肯望一眼,心里一气,就有意赖是对方撞的,其实就是想教训对方一下。

知县一听,大怒:“公堂之上岂有戏言,别以为你是老人,就能在此胡作非为。何况你这样做,会坏了风气,以后谁想扶老人都会害怕被讹。难道你认为年纪大了,本官就不敢打你了吗?”

曾老头也吓坏了,急得叫道:“小民是想教训这年轻人一下,实在没有戏弄大人之心,请大人放过小民吧。”

知县心里有气,本想打一顿板子的,可看到这人太老害怕一顿板子下去将人给打死了,但又不肯轻易放过,心里就想用什么方法来惩治一下。

李政一看不好,估计曾老头一定会吃些苦头,等知县下令后就不好劝阻了。他急忙走上前去,说:“县尊,你就饶过这位老丈吧,尽管他有戏弄公堂之嫌,权当年纪大了,做了糊涂事。你何必和老人计较呢?”

知县这才注意看李政,突然脸色大变。他前两天曾跟着乐都知府大人一起去见过李政,刚才李政穿着平民的衣服,又混在一堆看众之中,他并没有注意,此时走出人群,知县细看之下,已经认出来了,吓得他立即站了起来。

李政知道知县已经认出自己,立即用手在身前摇了摇,还做了个眼色。知县是个机灵之人,已经知道李政不肯表露身份,急忙又坐了下去,说:“既然这位公子相求,这事就这样算了。”

事情得到解决,再也没啥可看了,人群也都散去。曾老头和赵老头相互客套一阵,也都出了衙门,此时曾老头的家人也到了,他们抬着老人慢慢离开。李政出来后,看到曾老头在前面,就赶过去问:“这位老丈,你真的是被年轻人撞的,为何却要不认了呢?”

其实当时李政是看到了的,年轻人只顾着低头匆匆走,两人碰了一下,曾老头才站立不稳落入沟中。他一直没出来作证,一来怕知县认出,二来也想看看知县会如何判断此事。

曾老头盯着李政看了看,问:“这位公子,你当时看到了?”

李政点了点头,曾老头叹息一声,说:“从他们祖孙的神态看,年轻人不想认,一定有苦衷。说不定是因为家贫,怕没有钱来付药费,这才赖的。而老人一定是个敢担当的人,如果是他们的事,一定会承担到底。小民家里虽不算富,但也不至于缺这点药钱,何必给他们雪上加霜呢?所以我便承认是自己跌倒的。”

别了曾老头,李政看到知县仍带着几人远远跟着,不敢离开,可又不敢靠近,他不禁苦笑,招手让知县过来。

回到行宫后,李政让知县打听赵老头家里的情况。不久就得到回报,赵老头一家只有儿子和孙子,儿子一直瘫痪在床,一老一病全靠孙子一人养活,治病加上吃饭,家里的确穷得一无所有。那天孙子就是去抓药的路上撞人的,平时孙子为人挺好,那天估计就是怕被赔偿,这才做了违心事。知县为了得到李政欢心,派人送去了一些银钱。

想起两个老头在衙门上的情形,李政也直乐,有这样诚实的老人,是自己和海西国的福气啊,这要是换了李政上辈子的时候,这样的事儿怕是不会像这样圆满吧?李政决定好好奖赏这些诚实的老人,让国内的人都敬重他们。

李政之所以要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海西国绝大部分民众都是原来的游牧民族出身,而游牧民族几乎都有“贱老贵壮”这种风俗,这与游牧民族与艰难的生活状态有关,老弱无法抵御自然灾害,无法生产更多的社会资源,为了部族里更多人的生存,只能先保证青壮年。在《史记》《汉书》关于西域和匈奴时有这样的记载,《史记?匈奴列传》:“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李政这一世出身的党项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个问题。

也许在胡蛮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老了就不中用了,可是李政深知老人的重要性,他在接手党项的时候,就把尊老爱幼提到了极高极重要的位置上,这次李政更是想借着此事好好的弘扬一下尊老爱幼…….

李政在回到海西城之后,他在自己的宫殿举办了一场主宾尽是老人参加的宴会,参与宴会的老人有百余人,赵老头和曾老头都被邀请来到了现场。此时他们才知道打那场官司时,当今的大可汗,那位海西郡王竟然在场,不禁目瞪口呆。

李政赏赐给每位老人一根鸠杖,这是长者地位的象征。鸠杖是什么玩意?是在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形状的手杖,材质有青铜的、木质的,也有玉质的。一般由帝王赐予老人使用,所以又叫王杖,李政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是海西国的大可汗,是实质上的一国之君,说他是帝王,完全说得通。李政同时宣布,只要年满70岁的古稀老人


状态提示:第35章 尊老(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