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混在乱世当枭雄>第15章 身世(上)

野利氏虽然明面上的酋长是野利康,还有族内长老等高层,可是自打李政逐渐融入野利氏之后,他的影响逐渐盖过了野利康和诸位长老,就在野利氏在李政的影响下蒸蒸日上,逐步发展的时候,一位不速之客突然找上门来了…….

来的不是别人,他就是联盟的盟主拓拔赤辞,“拓拔赤辞??这位可是一个妙人儿啊!!!”李政听到这位来了之后心里暗笑到。

就是这位拓拔赤辞与后来的李二发生了一些哭笑不得事儿,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叛唐。吐谷浑叛唐,考验着党项羌和吐谷浑的关系。这个拓跋赤辞和当时的吐谷浑的首领慕容伏允是儿女亲家,也就是两家有和亲关系,是吐谷浑的死忠。

不过大唐却派出了唐军最牛的军事家李靖,就是哪吒他爹,唐军兵分六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黄河,杀向吐谷浑,这时候党项有一支部落叫做拓跋氏,一直臣服于吐谷浑,其他的部落比如野利氏和细封氏主动为唐军带路,自然是十分顺利,万事ok。

不过直到狼道坡,导演一声卡,哦不是,这时候挡住唐军去路就是拓跋氏党项赫赫有名拓跋赤辞,唐军没辙了,这咋办?皇帝有号令,要对少数民族施以怀柔政策,这个咋办,这时拓跋赤辞率领本部人马驻扎狼道破,这个地方易守难攻。

不过他也知道唐军的厉害,所以只是守在那里,没有和唐军发生大规模冲突,唐军也很纳闷,拓跋赤辞为了方便阻拦,只好道路两边的树木都砍了,放在道路中间。何况通往吐谷浑只有这一条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军将军很郁闷,万一强攻,伤亡很大,还不一定过得去。

唐军将领一看,还是派出一个人说服他吧,省得弄刀兵,廓州刺史久且洛生想要招降他,到了拓跋氏部落游说,拓跋赤辞却是义正言辞说:“吐谷浑国王以腹心来对待我,你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你赶紧走吧,免得玷污我的宝刀。”

久且洛生十分生气,嗨!小子,别给脸不要,老哥我让你感受感受唐军的强大。然后他便打听到抄小路比较容易,这样可以打一个搓手不及,想到这里,他便开始单独行动,带着一对轻骑直接打了拓跋赤辞的后路,杀掉了几百人,俘获他的很多家畜,拓跋赤辞一看,我勒去,老岳父真不是女婿不帮你,你看我真是无能无力。

但是这一战使得拓跋氏党项元气大伤,当然廓州刺史这样做法,为唐军解决了燃眉之急,这时唐军纷纷杀向吐谷浑,很快吐谷浑惨败。

不过这时的党项已经是残兵败将,甚至拓跋赤辞和自己第二儿子拓跋思头躲了起来,拓跋赤辞以下首领纷纷归顺,他知道拓跋氏党项已经离散了,他便想自己回去,这时候岷州都督刘师立再次诱降他,这时候他和思头无可奈何,然后归顺,他的原来生活的地方被分为懿、嵯、麟、可三十二个州,都属于在松州新设都督府,而拓跋赤辞担任西戎州都督,又被赐为李氏,又叫李赤辞,之后只有向唐朝朝贡络绎不绝。

拓跋赤辞是第一个被大唐皇帝赐国姓的党项人,可是后人反复查找史料,发现拓跋赤辞根本没用过这个国姓。拓跋赤辞居然不用这个荣耀至极的国姓,至今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样的拓拔赤辞怎么不是一个妙人儿?

“野利老弟,哈哈哈呵呵,我来晚了........”一个身材极为魁梧的汉子大步走了进来,“听说你收了个义子是汉人??哪儿呢,出来让老哥瞧瞧?”听到来人要看自己的义子,野利康十分的得意,他呵呵笑了两声,“黑之,把六子给我叫过来......”

等李政跟着野利黑之来到前面,李政就看到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家伙在那里和自己义父在哪里说说笑笑,“来,六子,这是咱们党项联盟的大统领,拓拔部族的领袖拓跋赤辞!!!”野利康然后指着李政说道“拓跋兄,这是我家六子,嗯,他是一个汉家小娃!!!”李政赶紧上前“野利部,李政李德明见过拓跋伯父!!!!”

等李政跟着野利黑之来到前面,李政就看到了一个身材魁梧的家伙在那里和自己义父在哪里说说笑笑,“来,六子,这是咱们党项联盟的大统领,拓拔部族的领袖拓跋赤辞!!!”野利康然后指着李政说道“拓跋兄,这是我家六子,嗯,他是一个汉家小娃!!!”李政赶紧上前“野利部,李政李德明见过拓跋伯父!!!!”

然后他抬起头一瞧,却是大吃一惊,不仅他大吃一惊,就是对面的拓跋赤辞也是大吃一惊,为啥?这俩人太像了啊,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同的是,拓跋赤辞已经是中年大叔,而李政还是个小鲜肉,两人对望了一会儿,心里都有这么一个疑问“这小子(老头)咋跟我这么像??”不仅他们俩发愣,就是野利康他们也愣了,尤其是野利康“我说六子我看着似曾相识呢,原来他和拓拔老儿长得好像啊”

不过拓跋赤辞毕竟是做过大头领的人,赶紧就从愣神里走了出来,“德明啊,你家是哪里啊???”他瞧了瞧对面一身汉人打扮的李政,从他哪儿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曾几何时他也装扮成汉人进入大隋游玩,那个时候自己何等的意气风发啊,李政赶紧回应“回伯父,我是凉州姑臧人......”

由于在这里李家根本影响不到,他就把自己的真实身份给吐露了出来,不过等他说道自己是姑臧李家的家生


状态提示:第15章 身世(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