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汉末董氏臣>第十六章 心的锐变

董卓也是假惺惺的挤出几滴眼泪道:“当初我为并州牧时,刺史张懿与我还是同僚,想不到如今……唉!”

众人又是一阵安慰。

董卓擦了擦老脸上的几滴眼泪道:“若不是朝廷不信任我,将并州牧一职交给了丁原匹夫,并州何至于被匈奴攻破!”

众将也是义愤填膺的对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破口大骂。吴谋看着这一幕,心中明白,董卓就是西凉军的魂,这群将士只识董卓而不知皇帝,这对董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极其有利的。

与众将交代了退兵的缘由之后,吴谋本以为董卓会开始安排殿后的军队,结果董卓大手一挥:“汝等先去,吾亲帅中军殿后。”

众将大惊失色,怎么能让主帅的中军殿后呢?于是便人人都争起这个殿后的活了。

一旁的吴谋看得是目瞪口呆,心中不由得佩服,姜还是老的辣。

最后还是李傕争到了这个最难啃的骨头。可在他面上却看不出任何郁闷,完全是一副热血男儿的模样。

见众人都回各自的大营整顿兵马了,吴谋也起身告辞,却被董卓示意留下。

看着吴谋疑惑的眼神,董卓把一份信丢在桌案上,示意吴谋去看。

吴谋打开一看,好家伙,毒士贾诩的信。

贾诩在信中除了汇报董卓不在的一个月来河东发生的事以外,还系统地、深层次的从心理角度和军事角度对入侵并州的匈奴军队的作出了分析,最后作出结论:入侵并州的匈奴没有实力,也没有胆量接着扩大战场。光是并州牧丁原的反扑就够他们喝一壶了。如果他们接着入侵中原,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不会袖手旁观的,况且朝廷哪怕在没军队,还是可以征发几千三河骑士的。

历史证明贾诩不愧为毒士之称,他对人心的刨析比得上心理学家了。

吴谋虽说不知道历史上的匈奴会有什么想法,但他看完了贾诩的信觉得,贾诩估计的恐怕**不离十吧!

董卓见吴谋看完了信,问道:“叔德,你觉得文和估计的怎么样?”

“**不离十。”

董卓笑了笑道:“文优也是这么说的。我已经给文和回了信,让他做好要整顿军纪的准备。”

“三天,从白波谷回河东郡城如无意外需要三天时间。我要你们二人不管用什么手段,将这军规死死地刻在这五万步卒的脑子里。”董卓伸手指了指外面。

“诺!”吴谋和李儒一同接令。

……

徐晃见吴谋回来了,便问吴谋怎么回事。

吴谋笑着回答道:“要回河东了。”

“怎么回事?”

“不该问的你别问。明日准备好吧,有大事要干。”

徐晃疑惑的嘟囔:“大事?什么大事?”

……

果然是有大事,徐晃从早上醒来到晚上,一整天时间都在做一件事。

绵延数里的行军线,吴谋陪着董卓在前方,而李儒抓的人需要送到吴谋处定罪,在由徐晃绑好,提到马上,传阅诸军,徐晃还得在马背上大声喊出这人触犯了何种军规,有什么处罚。

一整天下来,铁打的汉子也吃不消。

晚上扎营,徐晃朝吴谋抱怨:“也不知道是哪个想出的这损招,累死大爷了。”

吴谋躺在刚刚铺好的榻上,瞪了徐晃一眼道:“是我想的,怎么你想当谁大爷?”

徐晃讨饶道:“你是大爷,你是大爷。”

吴谋叹了口气道:“我也是没有办法啊,主公要我和师兄在三天内让那群大老粗知道军规内容。我师兄就直接把锅甩给了我。我现在主簿的事都是他在做,他让我安心办好主公交代的事就好。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徐晃皱了皱眉道:“什么是‘甩锅’?”

“唉~,没什么!”吴谋面容凄苦,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呢!

“诶,别愁眉苦脸的,听典韦说你剑术不错不如我们比划比划?”

“没兴趣。”

“是你那剑法软绵绵的,怕输了吧”

“呵。徐晃,你出个主意呗,当初你被擒的时候我可是在主公面前说你有大将之才呢?”

“你从哪看出我有大将之才的?”徐晃挠了挠脑袋,“不过我确实有个笨办法。”

“你说!”

“你为何不将那些触犯军纪,按律当斩的士卒,直接斩杀。再将他们的首级送回各营。这样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你将那些处斩了的人,首级和尸身埋在一起,各营的士卒没看见尸体,自然就不当一回事了。”徐晃说完瞥了眼吴谋,“你应该学学李长史,那样才能震慑士卒。”

吴谋迟疑了,毕竟他具有后世的思维,认为这样太残忍了。

“人都杀了,仁慈个屁!况且慈不掌兵,这点连我都知道,你怎么就不明白呢?”徐晃数落道。

……

吴谋没有在听下去的yù wàng了,挥了挥手,让徐晃拿着那柄大斧子去守门了。

“确实啊!慈不掌兵。”吴谋喃喃道。

其实不管是后世的吴谋还是东汉的吴谋都不是一个下得去狠手的人。

后世的吴谋主要是因为自小的教育而是这个就是那样。

东汉的吴谋就是因为太过仁慈才惹来杀身之祸。

后世的教育没错,东汉的吴谋没错,错就错在现在是东汉末年,是乱世之初。

错的不是人,而是这个时代。

既然已经生在这个时代,那就努力去改变它。为了天下苍生去努力。

“呵,师


状态提示:第十六章 心的锐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