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地,谈话内容由高科技示范区变成了专利研讨会,或者说专利问题探讨会。
郭拙诚笑着说道:“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观念问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是逐利的,都是追求利润的。就算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也是赚取的利润越多越好,而不是相反,吃财政补贴越多越好,最左的人也不会这么说、这么想。技术研究,特别是复杂的技术研究,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不是某一个人脑袋一拍就能想出一门技术,就能想出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
对大多数个人和企业而言,要得到一门别人所没有的技术,是非常辛苦而幸运的,试想一下,如果他们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技术被人无偿使用,他们心里服气吗?心情会很好吗?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工厂都是国家的,这些技术也是国家的,让别人免费学会天经地义,没有什么不服气的。
可是,他们将来会再舍得投入巨资进行科研吗?如果研究出来了还好,如果失败了呢?谁会替他们承担风险?这种只有风险没有收益的事情谁愿意干?即使上级安排,上级给他们发工资,恐怕也积极性不大,只是按部就班地工作。
如果想到自己一旦研究出来了,利润就会滚滚而来,那企业投入科研的信心就会十足,也会舍得投入,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促进了科研的发展。比如我们滇南大学计算机系,现在就是干劲十足,正在积极研究计算机技术。这也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展迅速的原因。
表面看,一个企业只有出钱才能买到技术确实是阻碍了技术的交流,阻碍了技术进步。但如果你是那个想买技术的人,你在得知必须花巨资才能拥有技术的时候,你可能会采取几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我不买了,我自己研制。这显然能促进科技进步,因为多了一个企业研制,技术肯定就多了一个前进的机会。一种可能是看到市场前景好,考虑到一旦拥有这个技术,将来能通过卖出产品赚更多的钱,于是一咬牙,砸锅卖铁也把这个专利买下。等买到手之后,你想到这项技术的来之不易,肯定会加快生产,尽快把花费的钱赚回来,同时想方设法做出比专利更好的产品以赚更多的钱,这样也能促进技术的交流和技术的进步。
另外,普通人都有一种惰性,或者说不珍惜轻易能得来的东西。如果一项技术随便派几个人将学回来了,他们就很难用心去提高它,去研究它,反正到时候又派人到那个单位学习就是。
所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专利法的实施对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而不是相反。”
浅显的道理直白的语言,与会者一下就明白了。虽然他们心里还是有疙瘩,对郭拙诚直言什么工人和企业都是逐利、相互之间都是利益交换的说法不认同,与他们心中构建的那个理想的社会主义,与他们想象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对同志单位必须无私援助”的理念有巨大的冲突,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郭拙诚说的有道理:改革开放不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主吗?我们是应该按经济规律来办事。
(感谢枫贱的打赏,感谢daipang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