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民国第一军阀>第250章 :退耕与移民

spn在出台

黄土高原仅仅只有4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实际上并不是太大,但也绝对不小,起码比江苏省还要大上三分之一。

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治理黄河。

如果没有黄河的原因,这块地方就当成沙漠掉掉也所谓,但是每年的泥沙流入黄河,给华北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治理的方法,实际上只要肯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都还是能治理得差不多的。

首先就是绿化,第二就是修建拦沙大坝,第三可以调水灌溉。

绿化是保持水土的前提,拦沙大坝则可以把肥沃的泥沙拦截下来,俗话说村有百口坝,再旱也不怕。

拦沙大坝积存的泥沙,可以改变黄土高原的沟壑状态,并且形成非常肥沃的种植条件,可以在这些积存的泥沙上种植草木。

调水喷灌可以从贝加尔湖调水,可以逐步的把喷灌搞起来,等科技进步了,可以搞滴灌。

最有效和最快速的还是拦沙大坝,不仅可以把泥沙拦下来,快速的减少入黄泥沙,还可以把水引入大水池里储存起来,从而大量减少黄河水的含沙量。

但是中大型拦沙大坝工程量大,以当地经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必须一国之力去建设才能建设起来。

当前的中国是别想了,因为当前要把资源用在更需要建设的地方,因此只能先通过成本比较低的绿化,以及建设部分拦沙大坝来减少入黄泥沙。

毕竟现在中国要面对的是整个白种人世界,资源要向扩大战争潜力方面的建设倾斜,所以暂时还不能抽调一国之之力去做这一工程。

为了让黄土高原恢复更多的植被,减少人为破坏,所以要将这里的人口大量迁移出去。

迁移出去的人口,想成为工人的话,可以在移民区当工人,移民区也将兴建很多工厂、矿山。

也可以选择成为农场主。

两者各有不同,前者不用担心破产的风险,失业了有失业保险金可以领取,是肯定饿不死人的。

后者可以拥有土地,但是有破产的风险。

在当前中华民国的体制、经济结构上来说,破产是普遍的现象。

因为财团要垄断,要低买高卖,自然是要制造经济萧条,同时国家要疯狂建设,自然要有虚假繁荣。

所谓生杀有道,有生必然要有杀,这样才能良『性』运转。经济没有永恒的繁荣,也没有永恒的萧条。[

这就和古代的盛世、『乱』世一样,『乱』世就是人太多了,盛世就是人口减少了。而在资本时代,盛世则是萧条之后,『乱』世则是繁荣之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随着时代变化,表现方式变得不同了而已。

如后世,搞了那么多年经济,竟然还在增长,好似经济不增长就没面子,结果只会造成更大的经济隐患。

所以不管做出哪一个选择,被强制移民出去的人口,都总是比现在过得好的。

移民出去后,有更好的医疗、教育环境,同时有更高更富足的生活,人可以不用在用尽所有精力与智慧去想生存的问题。

除了黄土高原上进行大规模移强制『性』移民外,还有全国的偏远山区。

那些偏远山区道路不通,在旧社会由于战『乱』、匪患等原因,加上老庄思想的影响,人们都在寻找一个与外接封闭的‘世外桃源’,因此很多人口躲进道路不通的山区,过着与世争的安宁生活。

这不能说这种生活就错了,人实际上可以不用活得那么累。现在的人为什么要学习知识,就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把负担分摊到了每一个人的头上。人实际上只要有吃有穿,没有电脑、手机什么的照样可以过,只是节奏缓慢了一些,但节奏慢也有节奏慢的好处,人可以不用那么烦,琐事也不会那么多。

但是当前的中华民国已经走上争霸的道路了,这需要每一个国民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继续躲在山里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国家向偏远山区建设基础设施又太费钱,那干脆迁移出来算了。

现在外面的世界也不是那么『乱』了,没有兵灾更匪患,外面还有吃有穿,物资供应充足,迁移出来自己日子好过了,国家也获得了更多的劳动力,这是一举两得的。

至于偏远山区里的那些家业,很多老人是不舍得的。这在后世的一些移村当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后世很多偏远山村很多都有过移村的提议,但是因为老人的反对而放弃。

特别是情况比较好的山区,有山有田,自给自足,老人家也不想动。

不过这次是国家强制移村,不能长途迁徙的老人先住到县市里的养老院去,其他人则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迁移。

如果当地需要很多工人,可以把人口培训成工人上岗。或者到移民区去当工人,想要土地的也可以去移民区。

《退耕法》是一个把全国各地,还在采用落后生产力人口的一次整合,也是在重点保护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其中移民的主力省份就是华北各省及四川省。

这些省份的人口都比较多,特别是四川省的人口就更多了。且因为四川富庶,又是内陆地区,形成了一种十分缓慢的生活节奏。

这种缓慢的生活节奏,人过得确实很舒服。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却是不能让老百姓过得太舒服。

一旦老百姓过得太舒服了,人就不干活了。

所以不管是后世的中国还还是美国


状态提示:第250章 :退耕与移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