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十二章 回鹘的士兵(下)

高俊对于火枪的发展历史了解的并不多,而何志也虽然也是纸上谈兵,但好歹也是见过几张纸,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有机会制作出合格的火绳枪,当然要更加费时费钱。

火枪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火药池中火药爆燃的压缩气体把枪膛中的弹丸推出去。而火门枪与火绳枪的区别就在于如何点燃药池里的火药。通常而言,火门枪会在药池上留一个火门,一人持枪,一人用火种直接点燃火药,这必须两人操作,而且速率很慢,最要命的是,由于点火的浓烟与火光,瞄准开火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而火绳枪则在,药池侧面加上了一个金属挂钩,在上面挂上一个特殊制作的火绳,这种火绳燃烧很慢,可以用来点燃药池里的火药,使得火枪变成了一种可以单人操作的武器,最重要的是,也使得瞄准变成了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不过何志也随即就意识到添加一个挂钩有多困难了,根据地里的铜铁匠和首饰匠人都被集中起来,花了好久的功夫,才制作出一百二十支合格的火绳枪,而预算已经花超了许多。

万般无奈之下,何志也暂停了火绳枪计划,将这一百二十支火绳枪装备前线部队,并附信告诉高俊,让他尽可能的报告火绳枪的战斗效果。另一方面,则集中精力制作更原始的火门枪,并且采用了更便夷铁原料。

这种普通火门枪制作起来就容易许多了,在一根长长的木杆上像是装枪头那样装上一根一尺半的枪管,每次战斗前点火发射,一般来,训练有素的士兵能在3~5分钟之内打出两发来。

而发射完之后,士兵又可以拿着这玩意儿冲到前线当锤子用,不过在看完介绍之后,高俊还是苦笑一下,这种火器并不算实用,火枪锤子也不算顺手,只能发射一次让它的实用性大大降低。

只不过,相比铁料来,高俊更缺人力,尤其是弓弩手,所以还是笑纳了三千多把这样的火门枪,并准备集中使用几次。

相比于以上这两种武器,装备最多的则是更原始但是效费比极佳的突火枪。

这武器的原料是漫山遍野随处可见的毛竹,在江南几乎是俯仰皆是,几贯钱就能买上一大捆。

在经过特殊的鞣制处理之后,竹筒可以变得非常坚硬,仿佛是然制造的优良枪管,将碎石放入其中点火pēn_shè。在条件良好的状况下也能有六十尺以上的杀伤距离,这种火枪的威力当然要比金属枪管制作的火枪许多,但是在极近范围内对于有甲目标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

这样的突火枪,光军足足准备了一万多根,与喷火枪的数目不相上下。那些原本体检中不太合格的淮南士兵正是扛着这样的武器加入光军大军当中的,每个步兵营都将一个步兵都替换成了这样的火枪步兵。

不过也正是因为新兵太多,就连这些枪手的随身武器都很难统一配备了,有用单刀的,也有用斧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何志也下亲自坐镇大名府指挥物资转运,准备为光军提供一批新的军器,而工政府方面,则又提出了科配军器的建议。

生活在21世纪的高俊和何志也也在史书上读过,但从没想到科配军器居然是如此常见而理所当然的事情。简而言之,就是把制造武器的任务分摊到各家各户,作为一种特殊赋税。

金朝的科配军器制度发展的极早,负担也很重,海陵王南征的时候,居然让全国上下每家每户都要上交,一把弓,在高俊眼里这简直就是疯了。

即使在之后的金世宗时期,科配军器也是各路州的常例,居民们每年都必须为国家上交一定数量的弓箭刀斧才能算完粮纳税。而各州还有也徒刑犯人为劳动力的作院,制作各类军用器械。

吴广亭的建议就是如此,他希望根据地能够重新恢复科配军器制度,让百姓们上交火枪所需的铁弹石弹,以及弓箭刀枪等各类军器,也包括将缴获的蒙古盔甲剪散之后重新编组成光军制式盔甲的模样。

这实在是再愚蠢不过的建议,以至于高俊开始认真的考虑将吴广亭动一动,去年的煤矿事故,虽然高俊也承认自己是第一责任人,但他对工政府也并没留下什么好印象。

和王浍谈话的时候,高俊豪不讳言自己的怨气,认为吴广亭的才能不过是一个县尉,是自己这么提拔他,以至于让他担任了自己无法完成的责任,他担心郭延嗣的悲剧再一次重演,觉得还是将吴广亭留在日后的山东路机关为好,不再继续提拔。

而工政府的责任,高俊考虑让李冶接受,这是一位有才华的数学家,也算是专业对口。科配军器断然不可,但是出钱收买军器,作为农民副业倒是可以。

负责记录每一次会谈要点的程元凤不动声色的奋笔疾书,但在他的心里正泛起一阵阵的波澜,没有想到看上去温和的高俊私下里对下属的评价还挺刻薄。

这一段时间里,程元凤越来越感觉到高俊不同于他见过的任何领袖。作为淮西知名的才子,程元凤也不是整日死读书的人,对于老庄申商均有涉猎,他来之前所想象的高俊,至多也不过是个善用法家法术势的一代奸雄,但是接触之后,这个高俊却让他越来越琢磨不透了,这个高俊根本就不像是个人。

这不是什么恶意的贬低,而是最真实的想法,高俊所思所想的似乎总是与常人迥异,而他当领导的方法也从来与儒法两家都不相合,甚至于程元凤甚至无法从自


状态提示:第十二章 回鹘的士兵(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