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颠覆晚金>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

在河北纷纷乱乱的大战当中,严实也确实是拼了老命的,他这次拿出来的是压箱底的精锐军马:安鲁军。

这群叛徒在前年进攻山东之战表现上佳,被蒙古人所珍视,木华黎将这支军队安排在山东河北交界的恩州一带,让他们就地驻扎,招降纳叛,作为反攻太平军的急先锋。

但是,相比于其他各种世侯,安鲁军空有战力,却无经营地方的本领,逐渐的被严实所掌控,成为了严实手下的附庸之一。

这次大战,严实特意让安鲁军做先锋,准备一路打进山东,牵制高俊的兵马。

刚刚投降之后的一段时间,安鲁军的战斗力经过一次爆发,换上精良装备之后,这批军马更是以一当十,平均战斗力可能还在太平军之上。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安鲁军也就是比一般的世侯军队稍强一些,比起现如今的太平军已经是远远不如了。

军队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结构很重要,太平军虽然自建立以来一直处境艰难,发展也不是很快,但始终在锲而不舍地修正结构上的问题,不断的强化军队自我成长的能力,现如今早已成为一支结构合理,职责分明,进步迅速的军队,能够快速的从队友和对手身上学习新战术,改善自己的缺点。可以说,这强大的组织架构是远远超过士兵的武器,盔甲和战马的重要财富,只要不断的补充人员和装备,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具有高质量的军队。

而安鲁军这群叛徒脱离太平军之后,也离开了那个不断增长改善的环境,掉入了世侯军队的大染缸之中,短期内由于物质条件拔高而提高了战斗力,但长时间来,却逐渐萎靡,停滞乃至退步,甚至还不如以往。就像是将一大盆鲜花嫁接在一段朽根之上,已经不会再开出美丽的花了。

如果再让这群人知道,高俊计划堵截他们的,不是太平军,而是前年才设立的各镇节度使的人马的话,怕不是要气得当场吐血三升,直接全军玉碎在阵前。

根据地先后设立了六位节度使,随着土地的扩张,其他各根据地也开始设立类似的机构,令其统率一部分军队,用于保卫根据地不受侵扰。现如今,陕西方面有三个节度使,辽东方面也有两个,

每名节度使都先后建立了两三千的军队,这种军队一般以各节度的军号为名,如德州平原军,兖州泰宁军,又统称为镇防军,在高俊的战争机器里面属于主动防御的军队。

在太平军新兵的教导材料里面,镇防军被盛赞为连接太平军正军与民兵之间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但是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镇防军过于高不成低不就,在根据地中的地位比较尴尬。

之前,根据地也打过几次防御战,但那时敌军都是倾巢而来,就算是防御,也是太平军正军唱主戏,镇防军在旁边打打杂,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次主力部队倾巢而出,与敌军决战河北,终于轮到镇防军来主导家乡的保卫战了,这让士兵们士气高昂。

严实所要面对的就是德州平原军三千人,以及兖州泰宁军、齐州兴定军和青州镇海军等一万多镇防军兵力,以及随同而来的各县民兵三万多人。在人数上,达到了4:1的优势,完全抵消了武器和训练上的不足。

而指挥这些军队统筹作战的,也是在根据地内颇有威望,能够让各军心悦诚服行动的东莒公燕宁。

燕宁是最早归附高俊的势力,几年来也算是任劳任怨,一直韬光养晦,从不争抢风头,也颇得根据地内诸人的敬重。现如今,根据地镇防军在兵力上有优势,唯独缺少的是一位有威望的人镇住各路节度使,防止其互相不服争功诿过,而燕宁自然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有他在,谁也不好说什么。

而燕宁摆出来的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战术,平原军守在德州城内,而其他各军集中在外围,一旦燕宁下令,就主动出马解围,击溃城外之敌。

一开始,严实还真没把这群镇防军放在眼里,他们的衣甲比起太平军正军来要寒酸很多,一般都顶着被太平军淘汰的片甲头盔,用的是二手的小札甲,下身的甲裙只延伸到膝盖那里,个别士兵有皮革做的护腿和护臂,但大部分士兵什么都没有。

镇防军当中弓箭手的比例要比太平军当中还要高一些,大约占到了总兵力的三成左右,但是使用的弓却弱不可用,是竹木制作的,比起太平军正牌越南水牛陈州角弓差的远了。

所以,敌军躲入德州城内不让严实意外,此次他也在博州当地强征了不少百姓牛马,拉来了强大的攻城武器:火炮。

当初,太平军用强大的火炮直接打碎了博州的城墙,成了严实挥之不去的噩梦,现如今风水轮流,他也要试试用大炮来打太平军的感觉了,这些火炮是他召集了整个博州的工匠才铸造出来的,绝对威力强大。

严实对自己的火炮还是很有信心的,在设计上,他们又进行了许多的改良,比如,将太平军那直筒管子一样的炮改成了喇叭形,增大了向外放射的幅度,这样打出的炮弹一定会威力强大,除此之外,还略微缩短了炮身,减少了炮弹在炮身里面的时间。

不过,最富威力的还是两门原始的臼炮,博州人称之为碗口炮,特点是炮弹口径要比炮弹还要大,因此不能放入炮膛之中,而是放在碗状的炮口上,用里面火药点燃的气流将之推出,这种火炮的炮弹曲线很高。

在德


状态提示: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