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眼下已经不是细细探究到底为什么唐悟瑾会对太子如此死心塌地,鞍前马后的时候了。眼下对于唐悟嵩而言,最要紧的一件事情,不外乎是如何才能够过得了今夜在父皇面前的这一关。
其实,唐悟嵩心里头在不断地各种陀螺式转动着的时候,唐悟瑾自己的脑袋里头也并不是一片空白,毫无想法的。
事实上恰好相反,尽管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把自己活成了一座石雕,将自己的存在感下意识地降到了最低点,但是他的大脑神经细胞却是空前活跃,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他已经来来回回地斟酌思考过无数遍,自己到底该如何才能最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唐悟瑾肯定不会乐意让唐悟嵩好过的。从他刚刚意识到唐悟嵩有可能居心不良的时候开始,他即令避免不了本能般的,对自己这个兄弟的愤懑和痛惜,但在这一点上,他却绝对称得上是坚若磐石,随后所发生的所有大小事情,都没能够动摇他一开始就做好的那项决定。
他的决定就是,即使没有办法做到利用这一次的机会,将唐悟嵩彻底打回原形,叫他亲王之位一朝丧,从此远离政治权力中心,并且终此一生都绝对不会再有哪怕一丝一毫的参与夺嫡的机会,也一定要让他元气大伤,损兵折将,一条命怎么也得整掉他半条才不虚此行。
对于能不能够完成如此庞大宏伟的计划,唐悟瑾还是很有信心的。这一次的机会并不是他和太子密谋之后,千方百计设计出来陷害于唐悟嵩的,而是唐悟嵩从一开始,就居心叵测在先,是他自己主动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过,自己只不过是见招拆招,想法子破解掉他想将自己和父皇所置的绝境,而后再翻过来反将他一军罢了。
不论从前如何,至少这一回的自己,绝对是光明正大地用他犯下的罪过和应得的狭长来对付他,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地的。
可是,主意虽然定了,在行动上应当如何具体实施,却是一桩很值得研究思考的事情。父皇早就知道自己是坚定的太子党,而且眼下的自己既然已经晋升为五珠亲王,那么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太子党中坚力量,也必然是太子殿下身边的心腹之人。
太子与晟王之间的党争也并非一日两日了,自己如果直接同父皇提及唐悟嵩图谋不轨,必须严惩不贷,那么父皇哪怕对晟王失望透顶,兼且已经隐隐然产生了三分恨意,只怕也会在第一时间联想到党争一事的。
那么,父皇会不会出于制衡东宫力量,以免令太子的存在有朝一日危及皇权的考虑,即令是晟王犯下如此必死之罪,也仍是网开一面,只为留下这颗可以牵制太子的棋子?
尽管按照寻常道理来看,父皇不大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对意欲置他于死地而不理不睬的晟王还能够饶恕一条性命,甚至于仅仅只是为了制衡一下太子殿下,就能够忍受这样的一个人继续留在他七珠亲王的位置上,但励王还是不能不防。
励王也并非没有想过,是否要表面上乔装成替晟王说话的样子,暗地里则是设法进一步地刺激父皇心头喷薄欲出的滔天怒火,可是仔细谨慎地思索了一番之后,励王最终却仍是选择了一句话都没有说。
并不是励王在斟酌犹豫的过程当中,心里头对晟王起了三分恻隐之心,以至于不忍心当真对晟王行落井下石之举,他若当真是这等心慈手软,滥施同情心的软善之人,只怕都不见得能够活得到今日。
之所以迟疑着不敢随意开口行动,那纯粹是因为励王没有把握而已。他一向都是自忖口才不错之人,而他本人于口舌一道之上的功夫,也的确足以打败许多人。但是他对于自己口头表述能力的认知还是十分清楚而且清醒的,不会妄自菲薄,也不会妄自尊大。
励王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把握,确保自己一定能够做到在父皇面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而且还能够同时保证父皇察觉不出其中的猫腻所在,对自己不会产生任何疑心,百分之百能够按照自己所希冀的那条思路往前走。
这么多年来,唐悟瑾每日里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揣度圣意。跟他一样的人不在少数,然而许多人在揣度了这么多年的圣心皇意之后,就自以为自己对圣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抬手一投足,都已经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部研究透了。
他们自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把握住圣上的心思,于是常常根据自己的猜测做出各种各样的事情来,以迎合与讨好圣上。
可是,励王在这一点之上,却始终保持着最为清醒和保留性的认知。他坚信自己对父皇的心思了解得再多再深,也不过就是相较于其他人而言的某种程度而已,断然不可能真的可以把父皇的心意完全吃透,做到让父皇所有的言谈举止,包括每日里所下的每一道圣旨,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如果父皇的心意当真可以如此容易就叫人猜透的话,那他又凭什么还能够稳坐在这高高的皇位之上呢?
所以,既然圣心从来难测,那么在凡是涉及到圣意的事情之上,自然就必须做到慎之又慎,宁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