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唐悟嵩的打算是,设法让父皇命丧于江湖杀手之手,然后再伪造一份父皇的遗书,在遗书中将他自己定为下一任卫国国君的唯一人选,那岂不是也有很大的可行性?想办法模仿父皇的笔记写出遗诏,对于门下食客众多,人才济济的晟王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而在找到父皇的尸体之后,他还可以把父皇的指印盖在伪造的遗书上,变成最有力的证据。
虽然这份遗诏连同父皇的尸身一道带回国都之后,势必会引起太子殿下等人的强烈质疑,但是晟王手中掌握了那份遗诏,就等同于掌握了一个可以直面天下人的有力说法,和太子殿下据理力争唇枪舌战,晟王都会拥有足够的底气支撑。
当双方各执一词,理论出现僵局的时候,那就是看双方实力孰高孰低的时候了,而太子殿下这边厢在少了他唐悟瑾这个左膀右臂,也就是皇子当中唯一的一个太子党之后,只怕在实力的比拼上很难与晟王相匹敌,如此一来,最终的局面就很有可能会是太子不幸败北,不得不心不甘情不愿地让出新君的宝座,令晟王唐悟嵩篡权谋位获得最终胜利。
待得一切尘埃落定,再接下来的日子里,太子殿下将会过上怎样的日子,获得怎样的下场,一切似乎都已经不需要多说什么,光是稍微地想上一想,就足以令人不寒而栗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晟王可以先让江湖杀手去了父皇,乔清澜,还有他唐悟瑾三人的性命,然后设一个小小的局,放出些许风声,或者是伪造些许勉强经得起推敲的证据,把雇佣江湖杀手的幕后主使者扣到太子的头上。
尽管太子本人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承认这样的无稽之谈的,但是只要唐悟嵩心思缜密一些,手段高明一些,他要利用此次事件构陷太子,也同样是一件有很大几率可以取得胜利的事情。
而一旦太子暗中雇佣江湖杀手,趁着卫国国君在南境微服私访,身边保卫力量不足的机会,趁虚而入将之残忍杀害的罪名被坐实,他就是一个弑君杀父,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就算他再怎么拥有最正统最高贵的嫡长子的身份,再怎么坐拥东宫数十载,都注定是过眼云烟了,迎接他的,只能也只会是身败名裂,抄家灭门的凄凉下场。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都是足以令人越往深了想,就越觉得心底发凉的情况。励王一开始的时候是从未想过,如今夜深人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细细思索过了这些可能,产生了诸多猜测之后,他却是越来越希望自己所猜想的一切都是错的。哪怕因此证明了自己内心深处比任何人都要更加阴暗的悲哀事实,也总好过这些揣测本身就是事实。
而到了这个时候,励王才在平生当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对父皇这个本应该恨之入骨的杀父仇人,感情竟然深厚如斯。
自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孤身追上前去救援父皇二人,或许在晟王的眼中看来,自己更多的是因为心中担忧乔清澜的性命安危。
但是唯有励王自己才最为清楚,在自己同晟王说出那个兵分两路的计策的时候,自己满心满眼所思虑的,的的确确就只有父皇一人。
并不是自己对乔清澜的感情开始变得淡薄了,而是因为对于乔清澜的本事,励王非常之有信心,他从来也不觉得仅凭那几个三流的江湖杀手,就能够要了乔清澜的性命。如果论起当一个杀手的本事高低,恐怕那些追杀父皇的江湖人士,连给乔清澜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但是,自己因为担心父皇,就不管不顾地自己单枪匹马,先行一步去援救父皇,甚至于连某些危险因素和隐患都大意地忽略了,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如果叫母妃知晓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恐怕自己非得被母妃直接打个半死不可。
而如今,当自己越来越强烈地觉得,晟王可能会在暗地里使用某些阴谋诡计,意图将他们三人置于死地,让他们在这座山上走向生命的尽头的时候,他最为担心的竟然依旧不是自己,也不是乔清澜,而是父皇,这一点,才是连励王自己发现了的时候,都为之惊诧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真实内心会是这般模样的大奇事。
这如何可能?一个在自己还未出生就无情剥夺了自己生父性命的暴君,一个令自己的亲生母亲近三十年来始终过着生不如死,以仇恨支撑全部生命价值的黑暗日子的昏君,一个逼得自己为了复仇大业隐忍多年,始终带着假面具面对世人,乃至于整一个人生都几乎被仇恨填满充斥的混蛋,自己怎么会对他产生如此之深的情谊?!
与其说,励王不愿意接受这样荒谬的事实,不愿意相信自己会是这样一个认贼作父,罔顾是非的昏庸之人,倒不如说,励王是根本不敢接受。如果自己真的对父皇付出了如此之深的,为人子的真心实意,那自己又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生身父亲?如何对得起至今依然在宫闱之中苦苦煎熬的亲生母亲?纵使有朝一日自己到了九泉之下,也无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纠结和痛苦,令他一时之间头痛欲裂,只差一点儿就要痛苦得闷哼出声来。刚刚对于晟王阴谋的种种揣测,在这一刻也暂时退居二线,他伸手抱着自己的脑袋,将整张面庞都埋进了自己的怀中,似乎只有将整个身子蜷缩成一团,才能够稍稍消减一些遍布全身的森森寒意,以及略略缓解那种撕裂般的巨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