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东辽左相>第二百九十四章 操练典则

终于送走了郭神威和杨芷曦,不只是杨行熙,还有任齐都松了一口气,此时已经到了春耕的时节,而且东辽眼下周围都没有战事发生,趁着这个时候,得赶紧抓紧时间耕种田地,开垦更多的荒地。

在这一方面,任齐和杨行熙有着明确的分工,任齐主管军务,杨行熙主管政务,因为在政务这一块,自有赵武甲和叶坦之以及肥如书院出来的一众官员辅佐他。

而任齐则开始对东辽军进行规划调整,由于东辽军中拥有了抛石机和三弓床弩这样的利器,所有原先以步骑为主的军队编制就需要进行一些改动了。

在从杨行熙那里好说歹说,最后终于又从国库中调拨了一批钱粮,这批钱粮任齐系数交给梁道因,命他在打造五十架抛石机,至于三弓床弩,任齐原先打造一百架三弓床弩的梦想恐怕短时间难以成为现实了,毕竟这造价太高了,以目前东辽的国力,即使是透支未来几年的赋税,也难以打造那么多三弓床弩出来。

最后还是给梁道因下了死命令,务必用手上的这笔钱粮打造处三十架三弓床弩出来。

任齐是打算将抛石机以及三弓床弩全部部署在北大营,用于防备柔然人和通古斯蛮人,由于东辽骑兵确实是太弱了,根本无力与柔然铁骑以及未开化的通古斯蛮人正面交锋,有了抛石机和三弓床弩的加持,接下来的境况应该会好一些。

同时接下来就是关于东辽军以及各地的民军,折冲亭的民勇的操练了,在接下来的十几天中,任齐挨个召见了东辽军中的中高级将领,最后又和孟楚雄等人在屋中闭门多日,终于编撰好了《东辽军骑兵操典》、《东辽军步兵操典》、《东辽民军操典》、《折冲亭民勇操典》。

这些军队训练作战的操典,与如今天策上国的朝廷军队以及其余各藩国军队的操练典则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他的操典基本都是对训练以及作战方面做出了规定和准则,而任齐负责编撰的这些各类操典,不仅在训练作战等方面根据后世许多经典的军队操练典则归纳总结出许多如今没有的东西,而且还特别着重于军队纪律,以及士兵素质做出了很多规范。

既然东辽国作为公爵藩国,按照礼制只能拥有五万军队,即使任齐钻了一些漏洞,又在东辽各地组建民军,组建折冲亭,但是这些对于东辽来说都只是杯水车薪,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到最后也只不过是给东辽多增添了两万可战之兵,而且武器装备还的多加控制,其战斗力也是远不及正规官军,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多出来的饿兵马还是不堪重用。

所以任齐只能走精兵路线,也正所谓兵不在多在精,如果能够把东辽的五万正规军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那么便可以弥补东辽军在数量上的劣势。

然而精兵之路光靠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这武器装备还要能跟得上啊,但是这一点显然还要继续等,怪只怪东辽实在是太穷了,虽然东辽所面临的局势很严峻,但是也不能将东辽所有可用的钱粮都用在军队上。

国家还是要以民为本,这一点任齐比其他任何人都清楚,只不过这东辽的百姓实在太少了,田地也不多,能征收的田赋商税都极为有限,还要等百姓们自己生育人口发展,那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呢,这时间任齐也是等不了啊。

还是那句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东辽的情况真是要把任齐给愁死了,看来这钱粮还是要靠自己去搞,指望杨行熙、赵武甲他们,这事指定是没戏。

任齐思绪良久之后,认为这钱粮来的最快的方式还是得靠抢,而这环顾东辽四周,国弱民富的渤海国和扶余国就是最好的目标了。

说干就干,于是任齐来到了国公府,找到了杨行熙,此时杨行熙、赵武甲等人还在商议这田赋商税是该加重还是该减轻,杨行熙认为如今东辽钱粮匮乏,许多地方都急需用钱用粮,所以应该适当地加重税赋,如此可以度过眼下的难关。

而赵武甲和叶坦之等人则极力劝阻,认为此时的东辽满目疮痍,百姓们的生活刚刚有了些起色,此时更应该与民休息,减轻税赋,如此可以更好地恢复国力。

杨行熙一个人显然说不过两个老家伙,看到任齐到来,杨行熙立刻来了精神,如果能让任齐支持自己,那么赵武甲、叶坦之二人肯定会退让一步,他也自信满满,因为任齐为了打造一支精锐的东辽军,也是需要大笔钱粮的,而加重税赋无疑是眼下东辽唯一能搞到钱粮的方式。

但是任齐听完杨行熙的述说之后,却很意外地支持赵武甲等人的看法,不仅是杨行熙很意外,就连赵武甲和叶坦之也不能理解任齐的想法。

“任齐,你不同意国公加重税赋,这一点着实让老夫颇感意外,不知你是何想法?”叶坦之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道。

看着几人都盯着自己看,任齐简单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如今东辽每年可收田赋约在五十万担左右,这还是在丰年的情况下,若是在歉收的年份,只有三十多万担,而商税就更少得可怜了,眼下东辽只有神鹤城、临渝城、太雀城、襄平城、玄菟城、肥如城可以收上一些商税,但是一年下来也只有铜钱二十多万贯,之所以收上来的田赋商税如此之少,并不是我们定的税赋太低,而是东辽本就田少,而且多是贫瘠之地,贸易不发达。”

任齐歇了一口气又接着说道:“如果加重税赋,不是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四章 操练典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