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第263章 阖家守城

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高阳县。

高阳只是一座小城,但此时却在热火朝天的修固城墙,城里城外到处都是劳作的民工。

城中有一队皂隶(衙役)簇拥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由北门里走了出来,民夫们纷纷停下手中活计,争相目睹。

这位老者就是这位大明帝师、三朝元老、前内阁阁臣、兵部尚书孙承宗,他曾培养出袁崇焕、茅元仪等一干将帅,在辽东担任督师时构建了关宁锦防线,阻挡了建奴几十年,把努尔哈赤都熬死了也没啃动,现在皇太极还在啃。

如今孙承宗已经七十六岁了,已经把自己的才华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大明,现在退休在家数年,然而在他晚年的时候,清军打到了他的老家高阳县,还派人前来劝降。

孙承宗拿着拐杖赶走了劝降的使者,带着全家四十多口上城墙守城,准备迎接前来攻城的清军。

高阳是小城,城内没有守军,只有一些皂隶,也没指挥打仗的将领,更没有粮食,可谓是不堪一击。

在孙承宗的感召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逃亡,全部参与修固城墙,上城守城御敌。

高阳县令攀上高阳北门的城楼眺望远处,他惊讶的发现远处扬起了一大团烟尘,即便隔得很远,但他依然判断出笼罩在烟团之下的骑兵,他连忙下令示警。

听到急促的警铃声,城门外的工地上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开始一窝蜂的往两丈宽的城门涌进,好在没有造成践踏事件。

数里之外,高高腾起的一团团烟尘下奔腾出千余骑清军,他们头皮被刮的铁青,后脑仅仅余铜钱大小的位置留着头发,结成了一根老鼠尾巴粗细的辫子。

每个清军骑兵的马鞍两侧都挂着尚在滴血的头颅,还有的则挂着几只布囊,固定的绳子绷得紧紧的,应该是劫掠而来的钱财,瞅着分量不轻。

千余清军骑兵在高阳城外一里处停止了前进,一个矮胖的清军骑兵道:“章京大人,咱们一鼓作气杀进高阳,活捉孙承宗吧!”

为首的甲喇章京摆了摆手道:“不急,等后队的三千汉军跟上来,让他们先攻城,咱们只需要等城破冲进去抢粮、抢钱、抢女人就是!”

矮胖鞑子细长的眼睛喷放着贪婪的光芒,忙道:“是,是小人心急了!”

.......

半个时辰后,清军完成结集,吹角呜呜长鸣,战鼓咚咚作响,数千清军浩浩荡荡的开始攻打高阳城。

三千八旗汉军推着高大的云梯车,声势浩大的直扑高阳北门,跟在云梯车后面,缓缓向高阳城推进。

汉军旗打头阵的步兵几乎毫无阻力的冲到城门前,几个人抬的木桩在声声号子下有节奏的撞击着城门,每撞一次,便有墙灰石子扑簌簌掉落。

眼看着清军猛烈的攻城,高阳县令惊慌道:“孙阁老,您还是从南门撤离吧,南门没有鞑子兵。”

孙承宗重重哼了一声道:“老夫绝不会逃跑,誓与高阳共存亡!”

孙承宗知道,这是奴贼围三阙一战法,就是想让他逃跑,鞑子好利用骑兵的优势追上去活捉,逃跑被捉,那种耻辱的死法,他孙承宗绝不会去做!

他的次子孙鉁坚决道:“孩儿和父亲大人一样,愿与高阳共存亡!”

孙承宗的其余几个儿子也齐声道:“孩儿和父亲大人一样,愿与高阳共存亡!”

这句话掷地有声,看着十几个儿孙们,孙承宗干涸的老眼有点湿润了,他不是矫情之人,既然决定了阖家守城,就不会多说一些无用之话,很快开始了部署城防。

清军强攻高阳的攻势极为的猛烈,高阳守军已经感到很吃力了,坐镇城中的孙承宗令次子孙鉁集结所有家丁,又出钱在城中另募丁壮,凑齐五百之数,一并交与典史鲁之藩统一调配。

不多时,天上忽然降下大雨,让攻城的清军感到很意外,寒冬时节,忽然下起了大雨,真是诡异......

即便天气诡异,但清军依然没有放弃对高阳的进攻,在冷风骤雨中,高阳城的攻防战更加的残酷了。

战斗进行了一个时辰,高阳北城下堆满了八旗汉军的尸体,雨后的温度在持续的下降,冰冷的雨水夹杂着雪片,将地面上的血水冲出一大片红色。

全身铁甲的清军甲喇章京,将一双眼睛隐藏在头盔的阴影之下,冷眼看着前方的战事,汉军士卒在各营牛录章京的督促之下,顶着漫天雨雪继续冲击着高阳城墙。

高阳城头的抵抗十分激烈,在这种雨雪天气下,由皂隶和百姓组成的高阳守军仍旧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意志。

※※※※※※※※※※※※※

十一月二十二近午,保定府博野地界,临近高阳县七十里。

在通过保定府治的官道上,蹄声如雷,烟尘冲天,黑压压奔来了不知多少的骑兵。

沿途避难的行人都连忙退到路边,心惊胆战的看着这些装备精良的陌生骑兵,唯恐是鞑子的人马。

在看到大明的旗帜,知道对方是官兵后,众人更是小心,很多人远远的躲开了,一些腿脚不利索的直接哆哆嗦嗦的跪下了,十分害怕被这群官兵杀良冒功、劫财害命了。

数千骑兵速度不停呼啸而过,并未理会道路两旁的跪伏的百姓,让百姓们大大长呼了一口气。

正当百姓们起身议论之时,忽觉得大地震动,前方黑压压的又是一片旌旗招展的军队行来,这次的阵势比刚刚的骑兵阵仗足足大了数倍.......


状态提示:第263章 阖家守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