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青春校园>我的汉服男朋友>第三章 元宵花灯夜

他们吃过饭,就散了。

苏敏和王子成则手牵手游荡在街头。

“敏敏,俊风说的话,你也不必当真,说不定他过些天就忘记了。”王子成将握着的手紧了紧,安慰者她。

在饭桌上,苏敏就有些心不在焉,王子成自然都看在眼里。但是见谢俊风和阿权谈笑风生,他没有办法插话,所以这个时候才来宽慰她。

苏敏停下来脚步,抬头朝他笑笑:“我没事呀,只是师父突然多了两个弟子,我也多了两个师兄,心里……”

从小父母因为太忙,所以才把她托付给阿权,所以苏敏对阿权是父亲一样的感情。

如今多了两个师兄,她本应该高兴的,这样就算是多了两个哥哥了。只是还没有熟络,让她觉得师父不再是她一个人的师父,她也不知道自己在阿权心里的重量,所以心里难免会有些失落。

王子成却笑了起来,在她鼻尖轻刮一下:“你这傻丫头,我还当你在烦恼跟俊风的赌约,没想到是在想这个。”

“敏敏,你是身在局中不知局,我是局外人,我看苏老师对你是亲如父女。但是你师父对你怎么样,你应该是比任何人都清楚,你不应该怀疑他的。”

王子成这番话,让苏敏犹如当头棒喝,她心中不禁有些羞愧:是呀,我怎么能怀疑师父呢,十多年了,如果只是传道授业,师父早就可以离开了。

“嗯,我知道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苏敏挣脱他的手,做了拱手礼,笑嘻嘻地看着王子成。

说完就挽着王子成的胳膊继续走着,此时她心中愉快,所以脚步都轻快了起来。

王子成笑着看着她,一脸宠溺。

很快就到了元宵节当天,天上圆月照人,地上花灯人影憧憧。

华夏艺术学院在元宵考试之前,布置了元宵花灯会,用来让同学们感受元宵佳节的热闹氛围。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华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之为“元宵节”。

不过,元宵节真正成为民俗解释是在汉魏之后,而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的活动主要有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民俗活动。

在国外,元宵也以“t”而为人所知,习俗与国内一致。

因为与春节相接,所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所以会有许多精彩的诗歌流传于世。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幅、祈许光明之意。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鼓励人们读书,将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作“开灯”。

孩子们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因为许多学校都在正月十五之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为了元宵节的点缀。

而华夏艺术学院就保留了这个传统,所以这一天所有的学生都手提花灯,在学校门口等待着老师们都点灯。

“谢谢老师!”给苏敏和王子成点灯的老师,他们并不认识。

只见那老师白发苍苍,一身深青色褙子套,气质斐然。她面带微笑,虽然动作迟缓,但是同学们都耐心等待她将自己手中的花灯点燃。

因为人太多,燃了灯他们就快步离去,一刻也不敢逗留。

苏敏手中拿了一盏莲花形状的小花灯,与王子成并肩走着。

她穿着那身浅绿色褙子,显得清丽无比,在这夜色和华灯之下,像极了初开的花朵。

王子成则身穿竹青色暗纹圆领袍,腰间束着黑色革带,手中提着绘着山水的花灯。

少年身姿挺拔,样貌出众,时不时有女孩恋恋不舍地回头。但是看到少年身边有一位笑脸盈盈的美人,脸上便生出了遗憾之色。

想来学校的花灯会,也不知道他们自己学校的同学,还有周围来游玩的人们。

校园门口和长廊中都点了许许多多的花灯,这些花灯都是传统样式,绘了传统纹样,或美人,或山水,或花鸟,都用挂钩悬挂在铁丝之上。

一眼望去,让人感觉这里不似人间的错觉。

道路两旁也扎了一些各种形态的花灯,不同色泽,时明时暗。

许多人都身着汉服,在灯光的衬托下,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不禁有人诗意大发。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明·唐寅《元宵》)

苏敏轻声念诵,感受着花灯会的热闹非凡,感慨着心中的舒心畅意。

王子成则伸出手将她空着的手捉住,笑脸盈盈轻声道:“元宵戏花灯,花灯照美人;美人印灯影,灯影诉平生。”

本是元宵佳节,他却诵起了不甘。

苏敏抬头看了一眼吟诗的少年,有笑意挂在脸上:“好一个美人印灯影,灯影诉平生!平生似浮萍,那种随波逐流到感觉,让人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的人们,对于诗的格律一知半解,自然也比


状态提示:第三章 元宵花灯夜--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