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了使臣前来求亲,想跟大凌皇族修秦晋之好,又不遗余力,瞧见灾荒苗头的时候,当即买通了应城的官吏,悄悄拨了数支镇守边疆的军旅,供给足够的粮草,成为暗中支持复国军的力量。
但仓水流知道,新国君野心勃勃,他要的,并不止于此。
无论最后哪一方获胜,大凌朝都会元气大伤。而那时,无论是借着姻亲国的身份,还是作为盟军的犒劳,朝音国都可以顺理成章地出兵吞并西南边疆接壤的十二座无主城池,越发强盛。
如今大凌朝根基尚在,国力强盛,但如今西南一带受旱,贪官污吏层层剥削,逼得西南一带难民造反。加上前朝大业皇族遗脉的统领,他们朝音国的暗中扶持,想来……
真是一场势均力敌,胜负难分的鏖战。
宴会上,众人谈笑宴宴。使臣们宾至如归,先是大肆赞叹了一番大凌朝的强盛,继而又恭维了承志帝的治国有方,国泰民安。
一副其乐融融的模样。
只有台下的大泽使者愁眉苦脸。
他这番远赴而来,送上美人和丹药。美人被锦如玉半道截胡,丹药又被皇后拿去束之高阁,虽然东西都送到了,但承志帝似乎一样都没拿到,也不知能不能记起他们大泽的好,拨下粮草。
若真是没法得了大凌朝的粮草供给,那这些闹了饥荒的部族同胞们……
那还不如让大泽部落一起加入应城闹事的扎拉族,至少那些叛军不会饿死他。
正想着,台上的承志帝开口问道:“大泽使者远道而来,如今在宫里搁置了数日,准备何时回程?”
场中丝竹连绵,大泽使者抬起头,确定他是在跟自己说话,连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道:“明日便动身。”
回答完后,许久不见承志帝说话,他悄悄地抬起头,飞快地看了一眼。
承志帝若有所思,点头道:“既如此,那明日劳烦使者同太子一同上路,他将去应城护送粮草赈济灾民,你与他同行,也好指点一二。”
锦如玉坐在皇后身侧,正在细声细气地谈天。听到这句话,她一愣,继而不敢置信地看向锦官城。
护送粮草?
若说是去镇压应城叛军她倒还能理解,怎么又成了护送粮草?
应城的灾民不是都顺了叛军吗?难道这消息还没引起父皇母后的重视?
锦官城却是朝她眨眼,一派轻松,似乎也没意识到这其中的问题有多严峻。
皇后见她神色有异,当即温声道:“玉儿,不必担心。只是些边境那些部族小打小闹罢了。那个什么扎拉族起了叛乱,应城那边又闹了灾荒,说是难民都在闹事,先前拨了粮草也不够,所以才稍闹大了些。如今你父皇召官城回来,就是为了让他护送粮草去应城,解决灾荒。恰好你明天要去天一城给你外公贺寿,一路上舟马劳顿,也好叫官城照应你。”
说罢,她像是为了宽慰锦如玉似得,拍了拍她的手,说道:“你放心,你外公所在的天一城是重兵屯守之地,那些游牧部族根本不足为患,他们就算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碰你外公领着的天翼军。”
的确,那场梦里,天一城坐拥重兵,是在叛军作乱后的第二年才被应城啃下的硬骨头。
锦如玉却是喃喃道:“可万一……应城的难民也成了叛军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她们似乎根本不知道那里已经燃起了战火。
承志帝听到她的话,以为她是在担心萧秋瑟,当即有些不悦,低声道:“玉儿,关心则乱,你别想那些有的没的。边境扎拉族常年骚扰应城,这次祸乱跟以往一样,根本不足为患。何况,少烈军主将回传的信笺里也说了,只需粮草,平息难民便是了。至于镇压扎拉部族,那就是少烈军的事了。萧秋瑟作为将军出征多次,哪里有平不了这点小部族的道理?”
锦如玉坐立难安,她看向承志帝,忽然开口问道:“那信里写了,只需粮草?父皇,少烈军萧将军传回来的信笺,能否让玉儿瞧瞧?”
那一场大梦里,在萧秋瑟马革裹尸的消息传来后,她心如死灰,深居寡出,不闻丝竹,枯守深宫,两耳不闻窗外事。
她只知道应城起了叛乱,但朝中政要重事,却并未知晓。
只是后来,皇城里父皇去了,母后孤身一人,实在捱不住了,才和她吐露些许忧愁焦虑。
她在那三年里,翻来覆去看了萧秋瑟难得的几封家书,每每以泪洗面,到如今,是不是她的字,她一眼都能看出来。
承志帝微微皱眉,皇后揽过锦如玉的肩头,轻声责备道:“你不是说了,再不过问萧秋瑟的消息么?”
后宫不能干政,这毕竟还是承志帝的天下。在没有得到他的首肯时,就算是皇后,也不能凭借三言两语就调动兵力,警备这些虚妄的事情。
锦如玉不知道到底是自己那些记忆到底是镜花水月空幻一场,还是现实里的应城叛军消息受了阻拦。
连她的机关阁都能查到应城的情形不容乐观,承志帝怎么会不晓其中利害?
十有八九,是有人在信上动了手脚,故意将应城的事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她的目光从台下扫过,下面皇子公主,郡主王爷们都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只有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