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鬼谷传人演艺三国传奇>第一百二十二章 发展中的安平

当曾禹来到工地,看到百姓们热情高涨的进行煮土,夯土修建城墙时,心里面的那种感觉简直无法言语。田丰听到下人说曾禹过来后,他告诉曾禹,这次总共征召了五千多民夫。

曾禹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意外,他之前就听说了百姓报名做工的热情很高,他向田丰问道:“按照现在的人手,元皓你估计多久可以建成?”

“回主公,按照我们原来的计划,是两个月内建完整个扩建以后的城墙,而城墙上面的城楼和箭楼等留待明年。但是有了这多出来的两千多人,咱们这次可以在年内全部完工。”田丰回道。

“嗯,钱粮方面可还充足?”多出来两千多人,那就需要官府每天多提供至少三千多斤的粮食,加上每人每天三文五铢钱的工钱,两个月下来就要多出十多万钱才行。

“属下和雅川说过,他告诉我没问题。”田丰知道要想让这些民夫好好干活,就钱粮方面就必须保证好,所以他早就和柳能打过招呼了。

曾禹在工地看了一下,见没有问题,所有胥吏和监工都尽职尽责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所有民夫工作也很有动力。在和一些百姓寒暄了几句,确定大家对于这次县城的扩建都没有什么抵抗的心理,甚至是十分赞同,他也就彻底地防放下心来。

见城池扩建没有什么问题,曾禹等人回到县衙后去来到阴卓办公的地方,他担心因为扩建的原因影响到商业。他进去时见到张福光也在,张福光如今可以说是官商,也是如今商会的会长。

二人见到曾禹到来,放下手头的事务走了过来,拱手行了一礼后问道:“主公到来,不知有什么指示?”

“不知道这次县城扩建,对咱们的商业有没有影响?”大家都不是外人,曾禹也不寒暄,开门见山的问道。

“回主公,我们目前的新商法取消了隘口税收,城门的货物税收,还有对于商人行商的一般杂税,然后将其改变为交易税,而且会给开通税收证明,有了这个证明在主公治下其他地方就不会再收货物的税收。我们目前只有一县之地,而且我们的人脉还只是局限于与上党交界的这几处,来往的都是些常年走商的小家族,所以这次扩建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嗯,目前地盘小确实是我们的一大问题,但时机未到,我们只能先打好基础。而且现在虽然民生凋敝,但是世家豪族却并没有收到影响,南阳宛城仍然是商业的中心,那里时各个世家豪族的地盘,我们要想取代它然后超过他,无异于虎口夺食,我们也需要足够的实力才行。”阴卓说道。

“这点我清楚,这些世家豪强嘴上鄙视着商人,但又抵挡不了五铢钱的诱惑,私下里不知道扶持了多少白手套帮他们经商。”尉封在旁边补充道。

“如今整个社会都轻贱商人,对于商税更是能有多重就多重,虽然人人趋利,大小商贾不绝,咱们要想从商税获得足够的钱粮,必须将大商贾也就是大家族吸引过来才行。”阴卓说道。

这也是当初田家玩的太大,小斗进,大斗出,几十年下来就将整个齐国都给收买了,连周天子也只能咬牙认可田氏代齐。这导致以后的秦朝和汉朝都对商人保持高压的戒备和打压,比如西汉初年,定期将各地的大户迁往长安城附近,或者说定期的褥羊毛,这样既可以维持帝国中央的优势,为国库获得大量钱财,又可以获得民心。老刘家对此可是玩的很嗨,但是后面的子孙不给力,渐渐的这个制度形同虚设甚至被取消,这也导致了各地世家豪强的崛起,但是有一点却一直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对于商贾的轻贱和打压。

比如阴卓,他们家族以前也有人出山求官,但都是被世家豪强当做敛财的工具,试图将他们收成家仆,这让座位管仲后人的阴家子弟如何能忍受,都是碰了个头破血流之后回到家族教育后辈子弟。阴卓也是运气好,初次出山的时候在安平遇到了老崔县令,他纯粹为了求财,对于政务反而不关心,所以阴卓才勉强得以实施他的一些施政理念,但终归不能放手施为。

之后曾禹强势介入,许他以主簿之职,他担心曾禹和其他世家子一样,只是将他看做手上敛财的一个工具,所以刚开始并没有投效,只是接受了主簿这个职位。但是接下来几个月的接触了解,他在曾禹以及其他人身上并没有看出他们对自己的轻贱,相反,对他更是委以重任,他这才真心拜在曾禹麾下。

话说曾禹他们本来就是从战国时的鬼谷一系传承而来,并没有对商贾有轻贱之心,虽然陆续有其他学派的人加入进来,但也都被鬼谷一系同化,对各行业一视同仁,所以无论是曾禹还是潜龙村的其他人对于通过商人给治下带来繁荣都毫无压力。

“我听说目前有五大豪商,分别为冀州甄氏,巴蜀吴氏,河东卫氏,江东陆氏,徐州糜氏,不知道他们可有商队入驻?”曾禹对于商业都放权给了阴卓,所以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只是对于天下的商贾巨头有些印象,这还是当初和阴卓商定新税法时了解的。

“这五大豪商,除了徐州糜氏之外,其他四家都算是老牌的世家豪族,对于咱们这区区一个县城还没有关注,也没有商队入驻。只有徐州的糜氏,他们是后起之秀,本来在糜氏上一代的手中,糜氏只能算的上是一个富商,但是自从糜家老家主去世,糜竺接任家主一来,其资产规模翻了好几倍,挤上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二章 发展中的安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