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东汉末年是三国>0094 战霍达一战建功 于贵霜首传捷报

当霍达得到从刘备斥候口中得来的消息,顿时陷入了狂喜,对于刘备总体军队数量,大宛国,包括霍达是清楚的很的,一共不到十万大军,除了常规驻守在郡内无法调动的大军,刘备此出征能调动的军队绝对不会超过八万之数。

原本霍达还以为刘备是单单进攻大宛国,所以派遣信使前往赤谷城,向此次的盟友乌孙国求援,但霍达却没有想到刘备居然如此自负,尽同时远征乌孙国和大宛国。乌孙国和大宛国可不是西域的小国,而是西域曾经依附国大汉的大国。

乌孙国和大宛国两国加起来有将一百多万百姓,大宛国若是动员全国可的十万大军;而乌孙国由于是游牧名族,控弦之士多达二十万。是以二者结盟,抵御刘备不成问题,并且霍达也想到了刘备会先攻大宛国。只不过,这一切全部超出了霍达的预料。

而且整个事情却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霍达心中依旧有疑问,汉人阴险狡猾、诡计多端著称,所以霍达依旧还是觉得应该小心为妙,同时大胆的派出大量的斥候巡查整个刘备大营,同时又派遣斥候进入疏勒郡内详细探查。

两日后,斥候的一切探查都表明,刘备边境大营只有一万多大军,而疏勒郡内各个城池的青壮已经在向疏勒城城中集结,且据估算有差不多两万青壮,且再有两日必然会出发前往刘备大营。

当得到这些情报,霍达一个怀疑的心终于放松下来,而且击鼓聚将,却是准备直接攻击刘备大营。

而此时霍达的信使刚刚抵达赤谷城,面见了乌孙国国君,而乌孙国由于池星糜统帅了十万大军抵挡贾诩,所以赤谷城又派遣官员前去焉耆与池星糜沟通。这一来一回最起码需要十天。而刘备派去大宛国的使者却还未抵达大宛国国都。

然而,此时的霍达却是根本等不及了,因为对于霍达而言,此时已经是进攻刘备的最好时机,而且一旦于阗,疏勒的青壮进入刘备大营,则这样的时机却再也不会存在,之后要么等乌孙国战胜刘备,然后大宛跟乌孙分西域,要么就是刘备战胜乌孙,而后大宛国臣服于刘备。

但不管这两种是哪一种情况,大宛国将都会成为配角,而大宛国却是有这大宛国的无奈。大宛国地处西域之西,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大宛的西北边是康居,西边是贵霜,北边是北匈奴,东南是于阗,东北是乌孙,东边是疏勒。可以说是环敌强视。

更主要的是大宛国有很多好马,汗血宝马,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然而大宛国却只有几十万百姓,七十多座城池,大宛的军队却不能为保护大宛的汗血宝马,而汗血宝马却让大宛的强敌对大宛虎视眈眈。

所以大宛急需要扩大国土,百姓,如此方能保护大宛不受强敌侵犯,所以霍达准备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时机,连夜出兵,奇袭刘备大营。

当召集到所有的将领都已经落座在大帐内,霍达将刘备军的整个形势都说了一遍,并且将刘备被乌孙大败的消息在意公布,所有的大将都激动异常,纷纷要求迅速出兵,荡平刘备大营,然后占领于阗郡和疏勒郡。

之后霍达便命令一万大军从左侧进攻,另一万大军从右侧进攻,而他自己率领三万大军为中军,从中部进攻刘备大营,并且三支大军呈一个到“品”字形,相互依托。之后便埋锅造饭,命令士卒休息。

入夜,子时准,霍达尽起五万大军,急速向刘备大军攻击而去,而此时的刘备大营却只有严颜和田丰率领的豹韬军防守营内,只不过时刻观察大宛国大军动向的严颜和田丰却早已经猜到霍达今夜必然攻营。

又向刘备派遣了信使统治刘备,而刘备此时却已经率领亲卫军和黑旗军距离营帐只有二十里的距离,并且派出斥候查探,一旦霍达开始进攻则迅速驰援严颜和田丰。

浩浩荡荡的大宛国大军一路畅通无阻的抵达了豹韬军大营,但大营防守严密,且豹韬军士卒作战勇猛,所以大宛国大军遭到了坚强的狙击,只不过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霍达又如何肯放弃?

霍达一边命令士卒强攻,一边不断的的调兵遣将,却是想一夜之间攻破刘备军大营,以免夜长梦多,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大宛国大军刚刚抵达豹韬军大营,刘备便已经到达十里之外了。

只进攻了一会儿,豹韬军和大宛国大军得伤亡都非常大,此时,远处却传来了轰隆隆的马蹄声,而当斥候报给霍达的时候,亲卫军和黑旗军便已经充入了左右两路大军,并且不断的向中路大军杀来。

此时霍达便明白了刘备真正意图,但已经为时已晚,此时就算有神仙想必也回天无力,而霍达只有尽可能的保全本阵大军,同时祈祷左右两路大军能够多顶住刘备大军一会儿,好让霍达尽快撤离。

只不过一切都只是幻想,与刘备配合相当默契的田丰还有严颜却直接率领豹韬军直接出营攻击霍达本阵,并且使出了浑身解数缠住霍达的三万大军。

半个时辰之后,豹韬军在损失五千精卒之后,亲卫军和黑旗军顺利的杀入了霍达的本阵,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强大的大汉有心算无心的情况下,霍达率领的大宛国大军大败。

此战刘备俘虏三万五千大宛国大军,只不过霍达却是在乱军之中被赵云一枪刺死。之后各军收拢俘虏以及打扫战场,而刘备却率一千巾帼军直接入住了大宛国大营。


状态提示:0094 战霍达一战建功 于贵霜首传捷报--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