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真的很庆幸发现了梁济这个外叔公的才华,并且能够收服他为自己所用。
如果一个人的才华可以如后世的游戏那般量化数据化的话,刘显觉得梁济应该是智力60以上的谋士。
虽然和三国这个时代的知名谋士没法相比较,但现在也的确是刘显手下的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
这些天,刘显一直都在研究《太平经》,并没有如何处理柳林村的事务。一切还真的多得梁济的努力,方可以让柳林村的村民恢复了正常一些的生活秩序。
现在柳林村整体的情况,一共还有二百六十多人,这里并不包括依然还在养病的那二十来个人。
虽然说真正的危险时期已经过去,但并不排除还会有个别的黄巾贼人会流窜到柳林村来作恶,又或者会有一些强人经过,甚至,一些流落到柳林村的人。也都要特别的注意,如果不能说明来历的,也绝对不敢轻易的放他们进村。这个情况,就如不久进刘显派出俞进及梁四、梁五三人去杨氏县所看到的情况差不多了。
柳林村如此,别的地方也是如此。
所以,这个盯哨的行为是不能够停止的,必须要对外来者保持着一个足够的警惕性。
只有让人盯着柳林村的四周,那么柳林村才可以随时能够知道四周的动静。只不过,因为村民自卫队一下子伤了太多人,晚上就没办再派人出去盯哨了。
这个盯哨的任务,依然还是由那些老人及十岁左右的小孩去担任。
然后,六岁以下的小孩子,会集中由她们的母亲或是一些村妇去照顾。这样集中照顾,是刘显提出来的,如此就可以更大可能的腾出一些人手来。
余下的,虽然都是妇人,目前所能安排他们做的,就是利用柳林村所能利用起来的一些资源,让他们织织布,缝制一些衣服。
这样集中起来一起干活,就等于是开了一个工作作坊一般,工作效率肯定要比那些村民在自家里干活快得多了。这个还是刘显还没有真正对这样的工作作坊进行分工管理分工制作的情况之下。如果刘显让他们进行一个流水线式的生产,那么效率肯定也会更快。
可惜,柳林村原有的资源不是太多,已经差不多用完了那些可以用来织布纺纱的资源了。
用不了几天,刘显就得要想办法让这些得要停工的妇女们找些别的可以产生经济价值的活儿来干才行。
不过正好,现在派了梁济去廮陶县,虽说这一天的确可以一个来回,但是想要把事情办妥可能就得要两三天。在如今又不能前往杨氏县购买粮食的情况之下,就只能够自己想办法弄些粮食才行。
事实上,如果时局稳定下来之后,刘显还真的不太担心会搞不到粮食,只不过现在粮食就快用完,时间上来不及罢了。
其实大自然永远都不会缺少食物,就看如何从这大自然中去获得食物而已。
哪怕是冬季,依然还会有许多冬季才生长的野菜。刘显让那些已经没有多少活可干的妇人,开始在村外四周的野地当中去挖掘采摘野菜,这样多少都可以减轻一点粮食负担。
另外,有句话说得不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柳林村地处平原地带,要往西往北方向才会有一些大山,那些山岭,是太行山脉延伸到平原上来的余脉。但那些山区离柳林村还是有些距离的,柳林村没山可靠。
但柳林村有河,从村北绕过的清水河就是一条大河,河中有许多鱼。事实上,在柳林村村北的清水河,还连接着一大片长满了芦苇的河流冲积所形成的大河泽。
这大河泽有数十数开阔,将柳林村和杨氏县分隔开来。
也就是说,刘显完全可以从这河中想办法,捞取更多的河鱼来作为食物,甚至可以拿鱼去杨氏县跟城内有粮的人交换粮食。
还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芦苇,其实也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现在冬季的芦苇大部份都已经枯黄,只剩下干枯的茎杆,但正好可以将那些干枯的芦苇收割回来,略加加工,那么就可以用来编织制作许多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商品。
刘显小时候,是生活在南方,当地是以生产竹织品为主的地区,他小时候也跟着当地人做过一些竹织品,所以,他还真的懂。用芦苇茎杆来代替竹篾,也是一样的。
其实,刘备不就是织席贩履的商人么?他所编织的草鞋、草席之类的,有些其实就是用芦苇编织出来的。
当然,如果仅只是用来编织草鞋、草席这些,肯定是不值什么钱的,估计在巨鹿郡都极难卖得出去。现在人人缺的是粮,都快饿死了,谁会还有余钱去买什么的草鞋、草席?用来裹尸吗?
刘显所想的,并非是用来编织这些,而是编织更多的生活上可以用得到的编织品,甚至是一些精美的编织工艺品。
这些在巨鹿肯定卖不出去,但是刘显的目光是放在更远的地方,放在那些相对繁华,不怎么受战争祸及的那些地方城市。
刘显现在所想到的这些,只是目前的环境条件之下,可以利用起来的,能够让现在的那些村民妇女去干且能干的活儿,还是可以产生经济财富的活儿。并且,还是目前冬天,村民妇女可以待在家里一边避寒一边可以干的活计。
整个柳林村,总共加起来就是这么二三十个成年男人,而这些男人,根本上都被刘显征入了自卫队。到时候,来年春天,柳林村可能都没有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