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我在古代奔小康>第七十三章 留下三年?

而说起这位张夫子,那可就有点了不起了。他在鲁省办学多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刚才跟在他身后来的那些学子们,其实都是自发跟过来的,他当时出发的时候,就带着自己的一个孙女。也就是刚才在一旁扶着他的那个美女。而这些跟过来的学子们,都是半路上听说老先生要去吊唁鲁国公,自发慕名而来。

可见这位老夫子的教坛统治地位,这分量,估计陛下在这里,都得出门亲自迎接。得知这位的身份之后,武定国的那些个随从们,吓出了一身冷汗,刚才自己还开口吼这位老先生来着,我滴个乖乖啊,差点闯祸了。以后得注意点,招子放亮,千万别祸从口出!

“师伯啊,您说您这是干啥,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派人送一副挽联来就行了,还亲自跑来了,这要是万一路上出了点什么事,我岂不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了。我师父若是知道了非打断我的腿不可!”

“哈哈哈,老夫还没老到走不动路的时候!这次啊,我亲自来,也是为了告诉你一件事。”

“啥事?嗨,师伯啊,我这个做晚辈的,其实您派人传一句话就行了,还亲自当面跟我说,这事情闹的……怪不好意思的。”

“呵呵,怕是你听了之后,你就不会觉得不好意思咯。”

张夫子喝了一口茶,一副等着看好戏的表情,武定国有点猜不透这位老先生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只好硬着头皮问道:

“到底什么事……呀?”

“呵呵,也不是什么大事,守孝三年而已……”

“嘎?”

这下子倒是轮到了武定国懵逼了。守孝三年!我滴个乖乖啊,武定国自然是知道这是个什么意思。在古代,为了表示对亲人去世的思念,和彰显孝道,往往家里长辈去世之后,做晚辈的,尤其是嫡亲的子孙辈,就会在家中待上三年,不吃荤腥,守着长辈们的墓,三年之久。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常见,尤其是在宋代,很多官员,都干过这种事情,比如说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他们在职期间,因为家中长辈去世,就得离职朝堂,回家丁忧。

然而,这个习惯,到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或者说,可以找人代替了,比如说武定国他们家,实际上可以派一个没有官职在身的嫡系子孙,比如武定国他弟弟,或者哥哥,叔叔之类的。在这个老家一边种田,一边守孝,而其他的孩子就可以继续在外工作。

然而武定国这边的情况很明显,也可以参照这么做。其实武定国都打算好了,自己做完了这些之后,就可以等自己京城的老弟,刘定松过来,这位小老弟,如今也成长为一代翩翩少年了,算算时间,大概都快要到这里了。

然而,现在从张老夫子的口吻里面来看,似乎是要让武定国自己亲自守在这个地方三年。我滴个乖乖啊,我老婆孩子都在南方等我呢!在这里待三年,有没有搞错啊!我还打算顺路去帮太子大哥还有吴维训师兄治水的呢!

武定国的表情出卖了他自己心中的想法,被张夫子全都瞧在了眼里。张夫子暗叹了一口气,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个要求对于武定国来说,是有点过分了。然而,为了鲁省的老百姓,为了师门的传承,他也不得不用这种方法留下这尊“武财神”了!

张夫子的私心其实也是出于无奈,从几十年前黄河改道之后,这片土地上就开始变得贫瘠了。甚至让原本还算是富饶的鲁省,甚至华北几省变成了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的地方。这里连续换了五任巡抚,都没有好办法解决这片地区的实际问题。

而看看武定国,到苗疆不过两年,就把一个人人谈之色变的神秘危险之地,变成了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物产丰富,商贾云集,关键是年年丰收。这可是个不得了的成果,让人看了都十分的眼馋。

武定国写的那些书,张老夫子都看了。他可不是什么顽固的老学究,反而十分赞同武定国的一些观点。他每当看到精彩的地方,都会拍案叫绝。这位老夫子甚至放出话来,若是武定国主政一方,绝对会是一个千古良臣!

或许,能够改变鲁省,甚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现状,只有让武定国留下来才行!

于是乎,这位张老夫子才有了这么一出,亲自前来,用“恐吓”的手段,留下武定国!

“那个……师伯啊,我虽然读书比较少,但是……您老人家别蒙我好嘛,您也不看看,现在大家伙谁还真的守孝三年啊,我都安排好了,让我弟弟刘定松来了。您也知道,我是潇湘省人,我老婆孩子都在南方呢,我那几个孩子,大的才两岁多,小的才刚出生,我要是留在这里,可不就是骨肉分离了嘛。再说了,岳州书院那边,我还得回去当教习呢,我可是答应了荆国公的,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岳州书院的山长。”

武定国的理由一套一套的,然而这都在张夫子的掌控之中,张夫子冷笑一声,仿佛在说:

小样,就这么点理由,那么你就还是留下吧,跟我玩,你还嫩了点。

“定国啊,师伯可不这么认为,首先,你姓武,你弟弟姓刘,按道理说,你们两家人都得派人来守孝。你又是武家最小的一个,所以你得在这里。第二,你老婆孩子,完全可以接到鲁省来嘛,这里多好,有高山,有大海,还有平原,你要是觉得不舒服,住济南城去,老夫的大宅子还是有几间的。而且,你是史岚


状态提示:第七十三章 留下三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