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明帝国的崛起>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务、离京

夜渐渐的深。京师的流言愈发的传起来。

小安镇,新秦伯府中,张昭在书房里缓缓踱步,沉思着。

他的构想基本实现,至少在朝堂上他暂时不用担心什么大的风波袭来。

毕竟,庙堂诸公将他“捆绑”住。

他接下来的要做的事情,根本不是整编京师的军队。京师、十二团营里面利益纠葛。动这里的利益,和动文官们的土地是一样的,水非常深。

他把弘治皇帝直属的御马监下面的腾骧四卫清理完,就可以离开京师。

整编、更换武器也得有先后嘛。他凭什么非得待在京师先处理完这事?

他当前的基本盘在开平。新军营全军都不在京师。

接下来,将由定西候蒋骥来组建大宁都司的军队。他的注意力将放会在辽东军整编,以及掌控奴儿干都司上。

原因如下:

第一,单靠大宁都司旧地,想要完成二十万户在籍百姓的任务这有难度的。必须要把辽东镇,奴儿干都司数百万人口加进去。这才是正途。

他不完成这个“任务”,满朝诸公都会盯着他。他也没法再为大明推出其他的战略。

第二,如果在奴儿干都司上设置府县治理,这是多大的功劳?开疆拓土之功啊!

辽东平原千里沃野,两亿亩良田,都将是大明新的养料,财富。他也将会因此功绩,声望、权势更上一层楼。

而留在京师整编京营、团营,他能得到什么?干得好是份内的事,干得不好,则要收获武勋集团的仇恨。

第三,只有掌控辽东,奴儿干都司,他才能向东开拓、征服高丽、东瀛。

这个道理是不用去赘述的。这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他不可能跳过去。

其实,摆在张昭面前的,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大明朝是先向大海扩张,还是先向陆地扩张?

向大海扩张,那就是东征高丽、东瀛,南下南洋。向大陆扩张,那就是北上和鞑靼、瓦刺决战,收复西域,平定河中、囊括西西伯利亚平原。

对于一个穿越者而言,这基本不用思考。

在大航海时代之后,财富将会来自于海洋啊。而对于大明来说,当然是先易后难!

不是说打不过鞑靼人,而是没有必要先啃硬骨头。小王子再怎么样,控弦十万啊!这不是那么好灭的。

但往东,往南的小国,征服他们,攫取财富、人口,这就简单的得多。

所以,综上所述的理由,他根本没有必要在京师多呆,而应该尽快把“琐事”处理完,前往开平,带新军营主力往辽东而去。

十天的时间转瞬即逝。

京师中关于张昭即将失势的各种流言传得有鼻子有眼。而在弘治十六年早春的暖风中,张昭和妻妾们道别,坐上马车,带着亲卫们东去开平。

“二哥,一路顺风…”

婉儿带着妾室、丫鬟们一直送到小安镇外,目送着张昭的马车在骑兵们的簇拥下远去。

心中有着酸酸的离别感,低声说道。

她总会想起腊月时二哥将她从院子里木梯上抱下来的那一幕。可欢聚的日子为何总是这么短暂呢?

方晶、王小娘子、陈夕凤三人各自带着丫鬟们,充满着离别的愁绪。

他这一去,只怕又得到春节才见面。

这一点,她们倒是肯定的。只要不是军情紧急,他肯定会回京陪她们过年。

张昭坐在平稳的马车中,摊开着地图,慢慢的看着。

他在京中这十天,并非什么事情都没干。而是把京中的手尾都处理掉。

他先去见英国公张懋,把整编、换装的事情都推给英国公。

管辖十二团营的镇远侯顾溥一直在养病。这事其实是英国公来统筹最合适。

其实,整编和换装是两回事。

本来最初的目的是为京师军队更换雁翎刀。这只需要京营、十二团营把旧兵器折旧卖给国泰商行就行。按照价钱算,能换多少雁翎刀就换多少。

其余的缺额先空着。

整编京营、十二团营这种事,张昭现在根本就不想沾手。以正德皇帝亲自整训,都没有挤掉这个“脓包”。

这事不存在张昭要欠英国公张懋人情。而是反过来,是张昭还英国公在朝堂上暗中帮他说话的人情。

因为,以张昭的办事能力,以及弘治皇帝对他的支持力度,他是有可能把武勋集团的蛋糕给砸掉的。但张昭并没有选择这么做。而是先拖着。

时间长了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处理完京营、十二团营的事情后,张昭进皇城和御马监太监李荣谈了一次。

这和他与英国公友好的交谈就不一样。张昭的态度非常强硬。御马监下属的腾骧四卫必须裁撤。多余的兵员全部丢到辽东屯田。

开玩笑,能混到弘治皇帝的“亲卫”当中来,在京师里天知道有什么门路?张昭根本不会放这些“蛀虫”去退役。

既然要裁撤他们的军籍,得罪这些关系户,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的送到辽东去屯田种地。

张昭虽然要把卫所给废除掉,但卫所在边疆地区的屯田作用,那效果是杠杠的。所以,他会组织建设兵团,进行军屯。这些人最少要种五年的地,才能恢复自由。才能在辽东分到土地。成为大明朝的自耕农。

张昭和李荣闹的很不痛快。但是,张昭身负皇命,宠信更在李荣之上。李太监不得不让步。

最终,腾骧四卫的兵员定额是


状态提示:第四百八十六章 任务、离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