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大唐第一主播>第八章 在大唐当兵的日子
服。

行军之苦,这才揭开了冰山之一角。

大唐现在是很富庶,每个从征健儿的口粮能够达到每日两升米的标准。

这两当然是换算之后得来的结果,军队里所有的军粮都换算成米来计算。

每人每天两升米,听起来能撑死人。

但实际执行下来,却未必如此。

军中的军粮是以粟米为主、糜子(黍米)为辅。至于白麦面和白大米。

在大唐时代还只是贵族的主食。

到了军队里也不是普通军士轻易就能吃得到的。

一般只供军官。

除了主食,军队里的军粮还包括酒、肉、醋、酱、茶和盐这些东西。

酒是利于保存不易发酸的果酒,军队里也有酿酒师随军而行。

按规矩是每人每天有一斤酒的指标,但除了军官平常没人能够喝上酒。

一般是战前总动员再不就是打了胜仗以后,普通的士兵才能喝点酒。

肉是腌制的酢肉或者风干的脯肉,按标准来说每人每天有一斤的肉可以吃。

同样的,除非是军官或者战前再不胜利之后,否则很难吃上肉。

每天实际上分到每个士兵碗里的有二两肉算不错了。

李行周他们今天吃的军队里的第一顿饭。

就只放了几勺子猪油,根本没有肉。

在军队里,想要吃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盐、茶、醋、油这些全是按人等份每日限量供应。

军队里的马是珍贵无比的资源。

马料是由苜蓿、黄豆和粟米的混合物。

光吃青草那是要跑肚拉稀害病的。

马比人要吃得好,一匹马要抵得过六个人的口粮。

……

李行周深刻明白了一件事情——打仗,打的就是综合国力。

向他那种雪夜下鄯州的只能流传于市井之中。

真正的名将,就是薛讷、黑齿常之那种动拽二三十万的规模。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每天的开销都是惊人的数字。

因此兵法中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

每一场战争都是国力的大损耗和国民的大负担。

能够在敌人那里取用一斤粮草,相当于为国力节省二十斤粮草的开销。

相反,一战战败,所有的粮草辎重都将失于敌手,自己国力大衰而助长了敌军之势。

这就等于是削弱了自己的国力而助长了敌国的实力。

战争直接关乎民生与国运。

所以,兵者是“民之司命”。

另外,大唐的普通士兵干着比奴隶还累的活儿,提着脑袋上前线玩命,生活上却很艰苦。

很多人都是奔着那一点军饷或是战后得爵受赏来的。

其中能有多少人是奔着“为君效力保疆卫国”的理想来的,真不知道。

显然,不能指望这些文化水平低劣的农民和流民、奴隶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

这些普通的士兵要求不高,平常能够吃得好一点就很满足了。

能够拿到军饷、立功之后的赏赐能够兑现,是他们最大的期盼。

因此李行周认为,为将者如果能够真正的爱护士卒、与士卒同甘共苦、赏罚分明言而有信,必能获取士卒的拥戴。

只有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基础才可以谈为将者的威信,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指挥自如。

一支军队才能成为一个整体。

可是要想做好一个将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在运用战争的谋略指挥军队克敌制胜之前,他还有无数的功课要做。

这恐怕就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原因所在。

……

大唐士兵主要配陌刀。

只有一定级别的才能配横刀。

陌刀是大唐军队里步兵用的“大杀器”。

三米长的大陌刀重达六十多斤,得有高大的身材和雄浑的力量才能使得好。

陌刀兵自然也就成为了军队里的高级兵种,各方面待遇也就要好一些了。

......

李行周心想,大唐军队里的基层军官,的确是非常重要。

像这种七品队正基层军官,他的带兵水平直接决定一队兵的人员素质。

打起仗来,队正也是要直接带人冲锋陷阵的。

一个队正的军事素养,直接决定一整队兵五十人的战斗力水平。

那么,如果能够提高基层军官的军事素养,将能极大的提高大唐军队的战斗力。

新兵训练罢后,天才大亮。

早餐相对丰富,每人吃到了一个夹肉馒头和一个油炸散子喝到了羊头羊骨炖的汤,还发了两个大蒸饼当作是行军午饭。

中午就不再专门埋锅造饭了。

不断有新兵集结而来,两座右卫大营里很快满员。

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是两军。

上头传下军令来,这先头两军将押运第一批粮草,最先出发。

......

这两军都是新军,其中新兵占到了jiu c。

后勤的主帅是桓彦范。

粮草和练新军都是大事,黑齿常之任命他信任的直系大将来押运,也是情理之中。

桓彦范是豹韬卫大将军,他手下有一万人,而李行周此次抽调的左翊卫也是一万人。

可以说,整个北伐突厥的命脉就掌握在他俩手里。

一连十天,李行周这些新军都在运粮草、学军法、操练行伍当中度过。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


状态提示:第八章 在大唐当兵的日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