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女皇就像她当初登基一样,需要先把所有的阻力都摆平了,铺陈好一切,才会向天下宣布易换太子的决定。
......
武承嗣焦急于皇帝是否已决心立武三思为太子,立即摆驾去见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闻讯也是大惊失色,马上与他合议,决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藉此强烈反弹,向皇帝施加压力,迫使她打消可能的立武三思为太子的打算。
武承嗣为了自身的安全,更为了皇储的归属,头一次和李唐残余携手合作了。
在他这个带头大哥的掩护下,短期虽还看不出什么来。
但是从长远来说,但凡李唐一派,不管是太平公主门下,忠于太子的大臣都将有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李唐的势力进一步复苏了,就像春天郊野里蓬勃的野草。
……
天空一碧万顷,微风带着醉人的春意。
轻轻拂过红花绿柳,拂过青山绿水,拂过殿宇楼阁,拂过市井巷陌。
丽春台,百花盛开,整日都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
张昌宗和张易之替武则天又找来了许多年轻俊俏的少年,充斥了她的后宫。
不过,武则天对于这些俊俏少年大多只是尝尝鲜,她最宠爱的始终是这两个张姓少年。
武成殿上,武则天召集一班宰相。
商议派遣哪些将领出征讨伐突厥。
草原幅原辽阔,突厥部族林立人口众多。
当时大唐在平定了突厥汗国之后,突厥人分为三部,虽有一部份内迁到了河曲一带,但仍有许多的突厥部族据草原而居。
朝廷为了安抚突厥人,以部落酋长为州刺史或者镇远都督,不派官不驻兵,允许突厥人部落自治。
这就使得突厥人虽然败降却未曾消散。
五十年,两辈人,突厥人始终未被汉化,因此始终与大唐不同心。
正是因为大唐的这种宽松的‘羁縻’统治,导致了突厥人一再反复的叛乱独立!
......
这一次的突厥叛乱,规模甚大,为祸更是不小。
突厥酋长阿史那骨笃禄,四处联络草原各部纠合兵马,再度举起反叛之旗。
“骨笃禄”是突厥语“快乐”的意思,阿史那骨笃禄本是dong tu厥颉利可汗的疏族后裔,dong tu厥败亡后,其祖父为唐朝所任命的单于右厢云中都督舍利元英部下的首领,世袭吐屯啜。
dong tu厥自贞观四年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各部基本上很稳定。
但由于唐廷经常征调他们出征,逐渐引起突厥部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
唐调露元年农历10月,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率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的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
唐永隆元农历3月,唐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大破突厥军于黑山,擒阿史那·奉职。阿史那·泥熟匐可汗被部下所杀。
突厥余部西退狼山。阿史德·温傅部又从夏州迎颉利可汗族侄阿史那·伏念北渡黄河,立为可汗。
唐开耀元年,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连兵进攻原州、庆州。
是年秋,阿史那·伏念在唐军的逼迫下,逮捕阿史德·温傅,向黑齿常之投降。
黑齿常之答应保阿史那·伏念不死。
但回京后,裴炎妒忌黑齿常之功大,唆使唐高宗杀死阿史那·伏念。
唐高宗这种做法,使突厥ren da为不满,为阿史那骨笃禄的叛唐,埋下祸根。
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战败后,阿史那骨笃禄率十七人出走,沿途招集突厥流散余众,退据总材山。
唐永淳元年,阿史那骨笃禄逐渐聚众至七百余人,并占领黑沙城。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使部众又增至五千余人。
随后,阿史那骨笃禄率部抄掠九姓铁勒,得到大批羊、马,势力逐渐强盛。
阿史那骨笃禄见时机成熟,便占领了漠北的乌德鞯山,设牙帐,重建突厥zu厥后汗国。
阿史那骨笃禄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又以黑沙城为南牙,以其弟阿史那·默啜驻守其地,咄悉匐为叶护,从此开始了后突厥时期。
当时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长史王本立囚禁,听说阿史那骨笃禄起兵反唐,便诈称去劝谕突厥诸部撤退,以赎自己的罪过,然后乘机投奔阿史那骨笃禄。
阿史德·元珍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和谋臣,长期生活在中原,所以熟知唐朝边疆虚实。阿史德·元珍的到来,使阿史那骨笃禄如虎添翼。
“他把在中国获得有关中国习俗、政治、思想的知识,特别是了解到唐高宗已被宫廷阴谋削弱的情况,都用来为新可汗服务。”
阿史那骨笃禄当即任命他为阿波达干,统帅突厥兵马,兵力最强时,突厥骑兵达数十万之众。
唐朝年年出师,多面作战,疲于奔命。
骨咄禄抓住唐廷内忧外患交加之机,向唐廷发动了系列的进行,阿史那骨笃禄、阿史德·元珍发兵南下后,先攻并州及单于都护北境,杀岚州刺史王德茂,分掠定州。
唐王朝廷见阿史那骨笃禄声势渐盛,便任命检校代州都督薛仁贵率军进击。
阿史德·元珍与薛仁贵于云州相遇,结果阿史德·元珍战败,万余人被斩,两万余人被俘虏,损失获驼、马、牛、羊三万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