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无敌原始人>第一卷 筑城 第六十九章 围墙启动 (已校对)

回到部落的所有的孕妇也没有歇息,先前沤制的用于抽取植物纤维的草料已经可以进行抽丝,王天打算在这两天将织布机组装起来,开始尝试麻布的制造。

大家开始忙碌起来,排水取丝,用木棍敲打较粗的纤维,使其分裂成更细小的纤维方便织布的使用。

前往采石场的众人,推出了一辆由王天比照着后世设计的牛车,外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两个车轮。

这两个车轮由一颗直径一米的树干整体削制而成,外形成飞碟状,中间厚四周逐渐扁平,与地面接触面宽度为15公分。

两个车轮由一根直径15公分的坚硬木料做为车轴连接成一个整体,车轴两端呈d字形伸出车轮侧面。

车轮的车毂与车轴之间的间隙被做得非常的小,车轴上伸出车毂位置的两头被做成d字型,用来与固定件“轴头”上的d型孔配合。

车轴做好后水中浸泡了几日,对接时将因加热而变得膨胀的车轮轴头与被水浸泡发软的车轴用大力强行契入锁抱固定。

两端紧固之后,在车毂与车轴之间转动的连接部位,加入伴有石墨粉末的鱼油作为润滑剂,一个完整的“杠铃”就完成了。

车轴上与车厢连接的地方,被削小了一整圈,然后用两个贯穿整个车厢长度的“伏兔”,卡住被削小部分捆绑在车厢底部的木板上。

车轴与车厢连接处之所以要削小一圈,这是为了防止在走动的时候,车轴左右晃动碰触车厢。

在制作时,由于鱼鳔胶还没有制作完成,所以采用的是藤条捆绑的方式。

而以后在制作中可以使用鱼鳔胶加上隼卯加固的方式固定。

这辆简易的牛车并没有安装车顶,只是在四周围了一层高度为50公分的档板,高度与车轮齐平,方便上下货物。

有了这辆马拉牛车,小福马能拉更多的货物,前往采石场拉烧制好的生石灰,也会便利许多。

套好马车之后,金钢二哥一行10人赶着马车往采石场而去。

这一次王天并没有跟着,他开始用草绳拉出围墙修建的位置,并用先前烧制的石灰在地上标记出地基需要开挖位置的两条直线。

围墙的地基的宽度要比围墙厚度稍大一些,这样即使围墙的修建有所偏斜,对围墙的稳固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最终王天将围墙的地基宽度定在了一米五,之所以定的这么大,是因为他想起了中国明清时代的城墙厚度。

那宽度可是能跑马的,在现阶段有了70公分厚的墙体已经足够,但地基得先留出来,将来需要加厚城墙时直接扩建就好了,不再需要推倒重建。

要开挖的地基标识出来之后,王天又定出了大门位置,大门被设计成宽度四米,用两块两米的门扇做成,这个宽度既能保证大门的坚固性,又能保证在后续的使用中不会造成出入的不便。

大门做宽一点,部落整体的气势也更强,在王天的部落崛起计划里,主要是使用威压和经济实力扩张,作为曾经的军人,他却并不好战。

做好这些之后,小福马已经拉回一车的生石灰,众人也挑回了一担担用来垒地基的石料。

之后众人分成两组,六人继续拉石灰和挑石料,剩下的四人开始在拒马前面挖坑,用来当做石灰的搅拌池。

挖出的泥土可以加入草木灰、粪便排泄物、以及动物的内脏等进行搅拌后,用来沤制农家肥,在外面用土进行堆封,并撒上生石灰,可以做到防臭防虫。

虽然现在没有找到适合大规模耕种的农作物,但耕种的肥料需要提前准备好。

石灰搅拌池在围墙建成之后,可以灌满水当做护城河使用,大门口王天打算根据中国古代的形式设计吊桥,平时使用吊桥出入,一旦受到攻击就可以拉起吊桥。

作为原始时代的一座这样的城池,除非是发生特洛伊木马事件,否则想要从外部越过自己设置的护城河、拒马、以及高达四米的围墙而攻陷部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搅拌池后期要被当做护城河使用,所以它的挖掘宽度达到了四米,深度两米,位置位于弓弩的一百米射程之内。

一旦敌人想涉水攻城,就会成为城墙上弓箭手的活靶子,将来城墙上,每隔10米将会修建一个边长1米5的四方形平台垛子。

在平台垛子上面将会摆放上8架床弩,如果敌人想用人海战术,就是填满护城河,也休想突破第一道防线。

围墙建成之后,将会是让敌人望而生畏的坚城,而防守这样的坚城只需要十名战士辅助具有攻击能力的妇女作战,就可以固若金汤。

部落现在有39名成年战士,明年开春之后又将有6名加入,战士的总人数达到了45人。现有成年女性45名,明年将会增加5人达到50人。

部落的成年人总数将会达到95人。发动攻击的战略决定,按照《孙子兵法》里的话:“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意思是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一倍于敌人就进行战斗,兵力与敌人势均力敌就分散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进行防守,兵力比敌人的兵力差就避免作战。

而在天龙部落的四周,要想找到一个人口5倍于天龙部落的根本没有,更不要说10倍。

现阶段这样的城墙设计已经足够应付所有的威胁,围墙建成之后,只需在护城河前面设置


状态提示:第一卷 筑城 第六十九章 围墙启动 (已校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