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折腾了大半个上午,得到了一张自己鞋码尺寸的鞋面面展开图,以及一只做好又被自己拆解开的鞋子。
他将这一只拆解开的鞋子的所有材料,依次摆放在地上,他需要制作出一张材料总表,也就是一件成品的分解工件表。
在标准化作业里,这个叫做bo,小到一颗螺丝都会被记录下来,用来统计用量,计算成本。
在原始时代自然不需要如此精细,但王天也要得到一个总的材料表,大概需要多长的绳子,鞋面材料会使用多少的皮毛,鞋底的尺寸。
这样的一个材料总表,也就王天能看得懂,当他想到这个问题后,觉得做出来也没什么用,于是就放弃了这个打算。
对于原始人来说,超过了10根手指的数量都已经分不清,这样的一张总表等于一部天书。
虽然天龙部落因为王天到来,已经使用上了阿拉伯数字,但要看懂这样一张表,依然困难,王天打算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来保存资料。
这种方式就是样板,在后世的工业化生产中,只有那些不可描述的东西才会使用样板。
比如说颜色,为了保证量产的产品颜色与当时确认标准件时的颜色一致,就会保留一个大货的样板,以后每个批次的产品在量产时,颜色都以这个大货样板作为参照。
这个样板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件,也可以是一块规整材料的色板。
王天觉得要保留一只完整的鞋子作为样板过于复杂,也没有必要,为了能够早一点做上甩手掌柜,他只需要做出两个工件的样板。
以王天现在制作的这一双鞋子来说明,王天现在脚掌长22厘米,大概相当于后世的鞋码是34码,考虑到兽皮鞋皮子绒毛的厚度,再加上一个鞋子的外径,加大两个厘米,制作鞋底时按24厘米脚长来做。
制作鞋底模板时,按照24的脚长和脚宽,在一块一公分厚度的陶泥上,切出的模板。
然后在模板上注明2023,表示这个模板是20-23厘米的脚长,风干之后让黑子烧成陶板,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脚长尺寸的鞋底样板。
接下来是鞋面材料的展开图,王天拿起已经裁剪好的那一块完整的鞋面皮毛,把它蒙在一张足够大的白纸上,先在纸张上用石墨炭笔勾出材料的外形轮廓。
然后用剪刀将鞋面轮廓剪出来,这样这张纸就成了模板,但是纸张软绵绵的,画起线来一点都不方便。
王天又把这张纸张模板,贴在陶土上。然后用竹刀将其切割出来,在上面刻上20-23左。
表示20-23脚长的鞋面,刻字面为左脚鞋面,烧成陶板后,将刻字面与鞋子的皮底面压在一起,裁剪出来的就是20-23脚长,左脚的鞋面展开尺寸。
陶板的另外一面没有刻字的自然就是右面的鞋面,制作鞋面时,将没有刻字的面与皮子的底面压在一起,裁剪出来的鞋面,就是右脚的鞋面展开尺寸(鞋面模具需挖出中空的鞋底轮廓,方便划线后在穿线时定位)。
这样就得到了鞋底的模板和鞋面展开尺寸的模板,交给黑子烧成陶板,以后只需要保留这两个模板,下次再制作这个码数鞋子的时候,拿出来直接就可以使用。
下次再制作的时候,就不用再找一个人来比印子了,直接拿起这块鞋底模板,在切好的用来当做鞋底的木片材料上,用石墨炭笔照着鞋底陶板描出尺寸。
按照王天的设计,整个制作过程如下:
1.木工组:选用合适的材料开料,制作出厚度一公分的鞋底木板,交给画线组。
2.画线组:拿到鞋底木板、硝制好的兽皮后,使用鞋底模板和鞋面展开模板,分别在木板和兽皮上画线,鞋面材料区分左右脚,然后分别将木板交给木工组,兽皮交给裁剪组。(画线组的工作孩子也可以胜任)
3.木工组:木工1按照木板上划线的标记,用木工工具石凿将鞋底从整块木板上抠下来,然后交给木工2钻孔。木工2钻出鞋面皮子安装孔,以及上下鞋底和鞋跟的榫接孔,然后将上鞋底交给穿线组,下鞋底和鞋跟交给把打胶组。
与此同时。
裁剪组:拿到画好线的兽皮后裁剪出来交给穿线组。
4.穿线组:同时拿到木工组送来的鞋底,以及裁剪组送来的兽皮,先在上鞋底四周用钩针穿上草绳,再将裁剪好的兽皮缝制出鞋面的立体形状,之后按照上面的定位轮廓用钩针与上鞋底连接锁紧,然后交给打胶组。
5.打胶组:将上好了鞋面的上鞋底,与装好了鞋跟的下鞋底,打上胶水,订入竹榫粘合起来,最后用石头压住打好胶水的成品鞋,等待晾干。
如此经过这5个步骤的流水化生产,一双鞋子就完成了,每一道工序都比较简单,这样也能够便于大家接受和学习。
如果所有工序由一个人完成,那么这个人必须是个全才,要会木工、会裁剪、会使用钩针……
而现在拆解成5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人员只负责相对简单的一小部分工作,这样王天只需要简单的指导一下,大家就都能胜任,而且有些工作还可以让小孩子担任,这也算是充分的利用生产力。
这样做,速度和效率会增加,工作的难度会下降,这一增一减就为王天做甩手掌柜创造了条件。
王天发现自己都穿越到原始社会后,又要劳心,又要劳力,生活质量还不如先前在后世时打一份工轻松。
别的穿越者是各种牛逼享受屌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