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光荣使命1937>第六百八十章 宜昌保卫战和大庸争夺战

决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中日两国都已经是刺刀当胸子弹上膛,已无退路,唯一能做的就是战斗战斗再战斗。

对于这次大决战,中日两国政府都进行了最广泛地动员,集中了两国手中几乎全部或者是一多半的战争资源,说是一场大决战一点都不夸张。

根据陈锋的命令,华中战区作为此战的主力,西南战区和重庆特别战区作为辅助力量,对于来犯的日伪军要干净利落的予以击溃或者是歼灭,一城一地的的是算不得什么,不要在意那些条条框框,一切都已打败日军为最终目的,授予前线指挥官极大地自主权。

薛岳,作为老头子的心腹干将,自老头子被刺杀之后,薛岳的人生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当听说老头子指定陈锋作为继承人之时,薛岳十分担心那个年轻人能不能扛起中国抗战的大旗,同时担心那个年轻人会不会一上来就排除异己巩固政权,而他这个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掌握着党国最精锐的武装力量的高级军官会不会第一个被清理?

但是这些担心随着陈锋一系列的大动作消弭于无形,不管是自掏腰包赎买桂系、川系、滇系军阀的军权还是接纳延安的共党,再到后来的军政分离,陈锋每一步都走的很稳,而且都走到了所有人的前面。

而陈锋对军队的整编换装不但同意了军令,同时也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武器装备不统一,军装不统一,训练方法不统一等多个不统一。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后勤部门的压力,让中国的国防力量最起码在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支国家的正规军队。

惊雷行动是陈锋入主重庆之后进行的第一个大的军事行动,就目前而言,这个行动很成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三个月到半年内可以将中国北方的日伪军赶到朝鲜半岛,结束北方的战争。

而一向是中国国防力量短板的海军。现在也大有起色,陈锋自己折腾的那支海军很是出彩。接连在海战中重创日本海军,中国海军自甲午海战之后,终于在一次走入了世界各国的眼里。

这一系列的动作让薛岳等人见识到了陈锋超高的指挥艺术,在很多打了一辈子仗的高级军官眼里,陈锋指挥作战就好像是玩儿似的,看起来完全没有章法,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每一次都能创造军事史上的奇迹。

这次日军倾全力来犯,要是隔了以前,薛岳肯定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原来第十一军不足30万人就整的第五战区、第六战区以及第九战区焦头烂额的。现在日本人一次性集中了6、70万大军来犯,势必会引起一阵恐慌的。

但是现在薛岳却一点都不担心,日军虽然有数十万大军,而且有大量的重型装备配合,然而现在他薛某人也是鸟枪换炮。不得了了。他麾下80多万大军不但全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而且每个士兵手里的家伙也都换了,以前一支三八大盖都能让他们乐上小半天,现在就算是一支原版正装的毛瑟步枪未必能引起那些家伙们的兴趣了,因为他们手中拿的可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兵装备。

作为最前沿的几个战区之一。华中战区下辖的24个整编师清一色的ak突击步枪+m1911型手枪,此外华中战区还有3个装甲师,共装备有t34主战坦克770辆、轻坦克980辆,另外还有大量的装甲车。

此外,华中战区还有大量的炮兵部队,足足9个旅,除了原第九战区组成的3个山炮旅之外,陈锋又给增添了3个炮兵师的编制,全都是口径的重型榴弹炮。

有了这些家伙,薛岳对于这次作战很有信心,他唯一担心的是长江里的那些日本军舰,陆军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将触角伸到水里去啊,况且海军军舰的舰炮可不是吃素的,离得远了咱打不着人家,离得近了就得挨轰。海军舰炮可不像陆军炮兵那样只有几十毫米口径,动则几百毫米,那一炮下去方圆几十米内就是绝对死亡区域。

不过陈锋并没有将对付日本海军舰队的任务交给薛岳,而是交给了空军,陈锋要求空军方面不惜一切代价将游弋在长江里的那支日本海军舰队给干掉,同时让周铁蛋的特战队配合空军行动。

8月18日,宜昌保卫战打响,华中战区副司令长官张自忠亲自到宜昌前线指挥作战。

日军在宜昌方面共投入了4个师团的步兵以及50余艘大小战舰,总兵力十万余人,由日军华中派遣军参谋长冢田攻中将指挥。

冢田攻此人很崇拜德意志军队,以精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德国方面战史著名。关于德军一九一八年之塞姆河大反攻,即史家所称之德军最后攻击,冢田曾搜集一切材料,辑为专书,仅斯帕德军大本营之活动材料已搜集一厚册。一战后,冢田专门赴德问学于埃里希.冯.鲁登道夫,执弟子礼甚恭。

对于宜昌冢田攻是志在必得,根据情报部门传回来的情报先是,宜昌方面只有中国新成立的华中战区的2个步兵师的兵力,而且这两个师都是以之前被击溃的支那溃兵和新招的新兵组成,战斗力十分有限,即便没有海军的支持,单单靠手中的陆军也能轻易地打下宜昌。

所以冢田攻从一开始摆出来的就是一副强攻的架势,在未与海军方面沟通的情况下,冢田攻就命令麾下的4个师团齐头并进向宜昌正面征地发动了强攻。

冢田攻想当然的认为,凭中国守军的战斗力,2个师也就相当于大日本皇军的一个师团,甚至于还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章 宜昌保卫战和大庸争夺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