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军事历史>白袍雪甲>第十一章 玉门关上,镇北镇南

散城城主府的一间屋子内坐着几个人。

丁可信端起一杯茶,轻轻抿了一口,“说说看?”

“那小儿欺人太甚,简直就不把我们放在眼中!”鼻子略大的王杰面有怒色。

长相阴柔的张琅冷冷一笑:“若只是我们也就算了,他竟敢连丁将军都骂,真是不知死活。”

刘立站起身来,冲着丁可信抱拳道:“末将愿领五十骑,保证将那厮的人头带回来!”

丁可信没有说话,端起茶杯吹了一吹,尽管杯中茶早已冷透。

“那郭羽是这散城五千甲士的统领,说杀就杀?就算杀了,到时两军火拼起来,谁负责?”丁可信斜了刘立一眼,面带冷笑。

刘立咽了一口唾沫,仍说道:“散城甲士连正规齐军都算不上,不足为惧。若真打起来,将军不是正好…”

丁可信又看了他一眼,刘立不再说话。

“现在还不至于如此。”丁可信右手敲打着桌子,说道:“一个小小的统领而已,不必与他计较。反正我们也待不了多久,事成之后再找他算账也不迟。”

丁可信冲着三名手下一笑:“别忘了我来散城的目的是什么。”

当日王庭之上,他主动提出散城这座向来不为人重视的边陲小城可能被宋军突袭,若散城易主,车骑将军所统领的十万伐宋大军危矣。

在场的文武官员有不少对他的话嗤之以鼻,怎奈齐王关心则乱,不顾群臣反对,当即便教丁可信领其所统兵马奔赴散城。

丁可信的话自然是危言耸听。宋人突袭散城,那是费力不讨好。此地之偏僻,接近与世隔绝,除非那宋人脑袋抽筋了才会攻打这里。丁可信之所以那么说,只是有他的目的。

丁可信挥了挥手,手下三人便退出房中。他走到窗前,负手而立,看着那夜幕,喃喃自语:“陈简钊…”

……

宋,燕州,玉门关。

一杆宋字大旗高高的立在城头,旗下一名穿着赤色铠甲的将军望着关外那黑压压一片的十万齐军,微微皱眉。

若不是关内士卒太少,仅能坚守,哪里容得这帮齐人在此耀武扬威。

红甲将军叹了口气,有些怀念起在那人麾下征战的时光。甭管人怎么样,好歹打仗过瘾。

他突然一愣,目光所及,不少百姓拎着些食物酒水之类的走上城头。红甲将军正欲说话,一名年轻将军来到他面前,微微苦笑:“镇南将军,百姓们非要犒劳一下前线将士,我不忍阻拦,便放他们上来。还请将军责罚!”

这身着红甲之人,便是大宋镇南将军石毅。他摆了摆手:“没事。”

百姓们纷纷上前为甲士们递上酒食,还有些豪爽的宋国女子,见到好看的士卒,上去调笑几句,将宋卒弄得满脸通红后,她们便笑得更加开心。

石毅望着这一幕军民和谐的景象,即使是被称为“血将军”的他,目光也不由得变得柔和。

与齐国百姓“闻军色变”正相反,宋国百姓与军队关系极为和谐。每逢战时便会有百姓自发犒劳边军,到了危机时刻,甚至还会有宋人拖家带口亲赴前线,与宋军共存亡。

自宋建国始,初代宋王便提出“民乃立国之本”。与九州别国那对百姓予取予夺的态度相比,宋国极其重视百姓。历代帝王也皆如开国君王一般,纵使再艰难的时刻,也不曾打过百姓的主意。

时间一长,九州百姓人人心念北宋,二十多年前郭仪能在短短几年内横扫九州,并不是全靠其用兵如神或是大宋铁骑所向披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宋得民心。民心所向,大事可成。宋败退燕州,九州之上一时不知有多少平民痛哭失声,骂那吕昭厚颜无耻。

谢过这些百姓,石毅带着那年轻将军行走于城墙之上,到了某处站定。他指着关外齐军道:“齐军已至月余,却迟迟不敢进攻,海阳,你怎么看?”

肖海阳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属下不知。”

石毅也知这个肖海阳只对陷阵杀敌之事在行,日后仅能当个冲锋陷阵的先锋将军。他心中仍是不免一叹,如今大宋有出息的年轻人终究太少了,除了那大宋之光,国内再无何出类拔萃的人物。

等他们这一辈彻底老了,大宋还能撑得住吗?石毅抬头看向那杆随风飘荡的宋字大旗,心中有些沉重。

“其实我也不知道。”不想部下过于难堪,石毅说道,“不过我们也无需知道。齐军不过一群土鸡瓦狗,若非关内士卒实在太少,我非领军杀他个屁滚尿流。”

肖海阳不住点头,对于眼前的这个镇南将军,他是佩服之极。昔年大宋南下,西北的鲁国趁着大宋与北魏决战之际,从祁州出兵五万想趁火打劫。

当日鲁军统帅放下豪言,要三月之内攻破宋都燕平。

鲁军刚入宋州境内便对上了石毅。那一战,石毅亲率三千铁骑冲阵,几轮冲杀便将五万鲁军冲了个七零八落。石毅一马当先杀至鲁军中军,浑身浴血,宛如恶鬼的他用枪指着鲁军统帅,竟将其活活吓死。

也就是在那一战,当他提着敌军主将头颅归来之时,原本的铠甲已被鲁卒的鲜血浸染成了血红色,由此得名“血将军”。

“呵,又在这里吹牛皮啊,姨妈将军。”就在两人说话之际,一须发皆白的披甲老人,拎着一杆长刀走上城头。

见了来人,石毅眉头微皱,开口道:“你这老王八,不在北面跟那些蛮子咬,来我这里叫唤什么?”


状态提示:第十一章 玉门关上,镇北镇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