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张琦的工作量大大的增加。
下一个人提问就显然难上很多了,他开口就问:“一日,鬼谷子在2--100这99个数字中选了2个数字,然后把它们的和告诉了庞涓,把积告诉了孙膑。当然,庞涓不知道积是多少,孙膑不知道和是多少。第二日,庞涓遇见孙膑很傲慢的孙膑并说:虽然我不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但是我肯定你也不知道。孙膑立刻还击道:本来我不知道的,但是现在我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庞涓想了一会,说道:现在我也知道这两个数是多少了。请问这两个数是多少?”
这题目张琦并没有很好的思路来解答,只能像电脑一样,迅速的开启逻辑判断和枚举。
简单的说,就是先判断出“由于庞涓肯定孙膑不知道这两个数,如果这两个数是素数,那么孙膑能够知道,换言之,所有两个素数的和都不是庞涓知道的和。”
接下来开始迅速枚举素数的和,得到一个数列。将其排除,得到另外一组数列。
然后再从这一组数列中,根据判断“庞涓根据孙膑的判断也知道了这两个数”枚举出符合条件的几个数列。
最后再加以一一分解判定,排除所有无法判断的数值,得出最终的数值17。
17的分解中,其它都是无法判断的,只有四和十三可以判断。
这也是唯一符合题目的数组。
在旁人看来,张琦只是微微思考了一刻,便得出了答案:“四和十三。”
那提问者顿时微微一惊,说道:“你看过这道题目吧?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
张琦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只是说着:“下一个。”
“他不可能所有的难题都看过吧?我们一个个的找,总会问出一个他没法解答的题目!”
接下来的提问,过程快了很多。
大家也都不遮掩,直接拿着手机,对着念问题。然后张琦差不多在几秒之内就给出了答案,短则一秒,长则数秒,反正没有一道题目是超过五秒的。
听到他的答案,大家只是露出了一个“哦,这道题目他原来也听过”的神色,然后又接着提下一道题目。
到后面,大家都形成了默契,在上一个人提问的时候,下一个人就已经准备好开口,只等张琦报完答案,提问者说正确,然后就紧接着下一道题目。
基本上,场内的声音一直没有停顿过。
不知不觉,张琦就已经答完了一百多道题目。